湖南石门:双目失明的“养蜂高人”致富记

2020-10-20 17:58:46 作者: 湖南石门:双

10月11日,石门县罗坪乡重庆峪村的周后礼起了个大早,久违的秋日暖阳照进他的木屋。他摸索着准备工具,开始一年一度的取蜜工作。一年酝酿,这是他的丰收季。

与小小的蜜蜂朝夕相伴12个春秋,双目失明的他,练就听音辨蜂的绝技,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养蜂高人”。也是靠着小小的蜜蜂,他年收入达5万元左右,早早地奔进小康生活。

周后礼正在用特殊的工具取蜜

14岁,他因病致盲:“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

“云上人家,天画罗坪”,是外界对这个边陲乡村的赞誉 ,周后礼的家便在层层山峦之间,是观赏云端美景的绝佳之地。

但命运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14岁的时候患上了角膜炎,家里太穷,没得到有效医治,18岁时还有许光感,23岁时完全分不清日夜了。”56岁的周后礼清楚地记得这些生命一步步坠入黑暗的时间节点。

“太绝望了!”他说,23岁时,家里好不容易凑了点钱到城里的大医院去诊,结果被告知已经太迟。“当时连死的心都有,可心里还是不服气。”初中辍学时他的成绩很好,“没能多读点书”也成为一生的遗憾。

“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他抹去眼泪,开始用双手摸索的生活。凭着记忆,他跟着父母干农活,把家乡的样貌化为三维模型,牢牢地镌刻在心里,上山下地,成为一名地道的“农把式”。

山高路远,一年摸到头,地里产的玉米、土豆仍不够吃,日子过得很艰难。

周后礼记得,最困难的时候:“地里的土豆还没开花,就刨回来充饥 ,吃下去,满嘴发麻舌头发涩。”

除了穷,还有无边无际的孤独。因为失明,周后礼没有成家。孤身一人的他,买来一只收音机,通过听新闻学知识,与他聊天,发现他熟知时政,颇有见识。“国家象我这样的群体有1700多万,我不想成为这个社会的负担。”

听得出,他心里的那股“不想成为别人负担”的执念。可身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谋生何其难!

44岁,他外出打拼:“想过有尊严的生活!”

2008年,家中的老父老母相继离去,周后礼从此孑然一身。“想着出门闯闯,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在好心人帮助下,周后礼到常德市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班,并成功就业。

那一年,他44岁。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

44岁时,周后礼第一次走出家乡的大山。

进城后的现实让周后礼措手不及。因常年从事体力劳动,日日与黄土锄把为伴,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粗糙的双手,加之不成熟的技法,使得周后礼无法适应行业要求。

“总座冷板凳”的他只好打道回府。可周后礼心里明白,要在高山上靠种地搞生产,再努力也很难有起色。因为在外出之前,为了改善生活,他已经尝试了很多办法,“吃尽了苦头”。

先是上山烧炭卖。这是一份既要体力又要技术的活,正常人做起来都很艰难。可他靠着双手在地上摸索,硬是“摸”到了钱。“整个冬季都是在山里,就地取材,先砍再烧。” 一干就是整整7个冬。因为烧炭技术好,村里的周月清还专程进山拜他为师。这也是周后礼第一次体会到“被需要”的滋味。

“有危险,有几次树倒下时压到身上,还有几次失足掉下几丈高的山崖。”刀口谋生,年岁渐长,他觉得不是长久之计,又寻思着搞养殖。

“问了10个人,没一个觉得行。说我眼睛看不见,怎么放,怎么收?但我还是要试试。”他把家搬到离家更高的山上,用烧炭挣的钱买来11只羊,几年下来,最多时羊群繁殖到80多只。

“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一年四季住到山上。每隔一段时间才回趟家背粮食。”采访时,有邻居插话。

“能挣到钱了,可是长年一个人呆着,没有人来问寒问暖,太孤独了!”这是周后礼第二次说起“孤独”。他说:“我想过有尊严的生活!”

56岁,他养蜂致富:“这样的日子我很满足!”

不想重操旧业的周后礼琢磨一阵,觉得搞土蜂养殖相对轻松,值得一试。下定决定,他说干就干,刚开始养得少,只有一两桶,慢慢地,周后礼对养蜂流程熟悉后,不断扩大规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