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女老师在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非洲国家法语学校教英语

2020-10-21 02:42:11 作者: 一个中国女老

这时我却在隐隐担忧,想问Luc,放学后怎么跟家长解释,孩子在学校受伤,无疑是件麻烦事。而且,我不禁有些市侩地想,这些孩子家长,可都是些不简单的人物呢。然而,想起刚才女老师沉着自若、校长不以为意,我选择了缄默。

此事的后续,验证了我缄默的明智,以及尴尬的“小人之心”。孩子的父母为了感谢及时救护的学生医疗小组,特意订了卡通造型的午后点心犒劳孩子们。我还得知,摔倒的小女孩Adeline,还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公主”------ 元首的亲孙女。

“要求要严格,不过你可悠着点,在这里上课千万别搞体罚……”Luc半开玩笑地对我说。

02治学

我的课时并不多,每周三个上午课程,但竟然每次要带三个不同年级,这意味着:三套教材、三套课案、三种授课模式、三摞要批改的作业。举目四顾,我这才发现这个学校的老师们课业其实都很繁重,他们都是经过法国海外教学体系严格挑选的中小学教师,资质过硬,经验丰富,随便拎出一个都能独当一面,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每个人(包括我印象里一直幽默风趣自由率性的Luc君),在校园里的每时每刻都能保持着一种热情洋溢、执着较真到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可怕状态。换一种通俗的说法,叫“作”。比如一个办公室里全体人员能为了一页试卷的打印格式争论一个星期,然后开个会各抒己见,最后弄出了一份《试卷打印通则》。哦插播个细节:教学以外的会议都有补贴,会后校长亲自守在会议室门口,逐个点现钞。

我脑子里警铃大作,立即在自己幻想中“轻松民主”的外语授课模式画面上,大大地划了道红色叉叉。Luc对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员”的蜜汁信任,让我默默流下三滴冷汗。

无它,硬着头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治学!

首先,学校秉承法式教育体制中对教师权威的高度尊重。教学大纲对课程目标的描述并不具体,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材。这在国内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想象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顺序和进度。你可能觉得有些“儿戏”,但这也激发出了教师最大的想象力和艺术思维。艺术本来就是法兰西民族的强项,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人格感染力。这种引人入胜的力量,让我想到了霍格沃兹魔法学院。

其实,教育过程本身,不也是一场行为艺术么?一部《论语》,就是孔子与学生间行为语言艺术的记述。

这所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起时下主流的目标模式,更偏向历程模式。我想这大概是考虑到在校学生的多样性(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还存在宗教信仰等区别),学校选择了包容性最大,也最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原则,同时非常注重学以致用,这也符合非洲国家的社会现实。

其次,看似随性而为,其实井然有序。这里不讲究整齐和对称,但那些打动你的小细节都别有深意。比如允许学生在教室展示墙上涂鸦,把英文教室门用废旧广告纸做出一幅立体的世界地形图;比如学生的课桌是围绕着老师呈环形排列的,因此教与学的互动非常直接;比如没有上下课铃声,学生看见老师进教室自动排队有序回到课堂,迟到的学生会被罚在课间休息时坐在走廊上一把白色的椅子上,只能看别人在操场上撒欢(学生们暗地管那把校长从自己家搬来的旧塑料椅叫“罪罚之椅”,每每提及都一副禁忌又恐惧的神情)……

再者,校内生态圈对西方社会具有较高的仿真性。这其实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但也是无法回避或绕开的。包括我前面提到的活动小组,它们实际是社会各个行业的微缩雏形,而学校也着力塑造学生的宇宙人生观、社会民主意识。他们很早就开设哲学课程,从小用哲学的眼光分析问题,而校内也不避谈时政,甚至学校学生会大选也是与法国总统大选同期举行的,同样的“全民直选”,允许演讲拉票、组建选举团队。

我记得有一次,赤几与法国闹矛盾(大体起源于一桩法国与本国副总统之间的公案)。我正在上课,示威游行的本地民众围住了学校大门(因为学校隶属法国教育部),传单飘飞,呼声阵阵,学生当然已经按捺不住好奇的天性,纷纷趴到落地玻璃窗前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