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长垣“创一代”感受黄河滩上好家风

2020-10-26 17:15:28 作者: 走访长垣“创

河南省长垣市创造了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和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和中华美食名城“四张产业名片”。

上世纪70年代左右,一大批不甘平庸、坚韧不拔的长垣人走出贫穷落后的黄河滩,在全国各地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业传奇,也正是他们后来的回归,为今日长垣四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奠定了根基。40多年过去,当年的“创一代”们不少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而“创二代”们正走向舞台中央……

10月24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河南大方集团董事长马俊杰的老家,听他的父亲讲述当年的故事。

李勇芳 摄

在长垣市广袤的黄河滩里,繁忙的厂区和机械碰撞的声响,与周边宁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走进长垣市恼里镇乌岗村,在村南有一个洁净的小院:二层小楼,低调沉稳,最醒目的是二楼屋檐下,一块刻着“造福后代”四个金字的黑漆大匾,为这个院子增加了几分厚重。

李勇芳 摄

走进院子里,一位大爷站起来迎接大家,他就是马俊杰的父亲马现章。马现章老人健谈热情,乐观豁达,邀我们坐下后,侃侃而谈。“小时候穷,没少吃苦受罪。”马现章一开口,就是“穷”字,但他的话语里没有一点酸楚。穷则思变,多少成功的黄河滩人,起初就是被一个“穷”字逼迫出来的。他们用坚韧不屈、吃苦耐劳,和苦难的境遇相抗争,最终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和良好的生活。

“我刚结婚,父母就相继去世,留下六个弟妹。”长兄为父,马现章担起抚养弟妹的责任,供他们上学、找工作,直到帮他们成家立业。

为了养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马现章就开始外出,走南闯北,不辞劳苦,推销过眼镜,也干过维修电动葫芦等起重配件的业务。凭借着出色的能力,改革开放后,马现章成为黄河滩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富裕起来的他乐善好施,深明大义,于上世纪初就开始热心于公益事业,特别是1990年马现章捐资助学一万元,获得当时长垣县政府“造福后代”牌匾一块,至今还为乡人津津乐道。了解马家的大方集团员工说,自马现章始,马家家风就特别好,马家家族成员,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泽被乡邻、扶危济困,家族一直人才辈出、和谐兴盛。

正是当初许多像马现章一样的人勇敢出走,无畏拼闯,才有了如今长垣的辉煌。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马现章们”视野宽了,心胸大了,豪气壮了,有了远超于一般农民的见识,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儿女。在老一辈的支持下,儿女们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马现章特别开明。他说起了早年支持儿子创业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毕业的儿子在家里干了5年,对父亲说要出去闯荡一下,见见世面。马现章很不解,就问儿子:“闯什么,家里面工厂一年挣五六万不够你喝酒吗?”“现在的生活与我的梦想差别太大,我想出去闯闯试试。”儿子回答得很坚定。盯着儿子看了好久,马现章终于明白,孩子长大了,心胸大了,有了自己的抱负和事业。想了一会,马现章终于下定了决心,说,“你想干,就干吧。我支持你。”变卖了设备器械,马现章一把交给儿子30万元,让儿子出去闯。知子莫若父。相信孩子,支持孩子,关键时候敢于放手让孩子一搏。这是老人的不简单处。“好男儿志在四方,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老闷在家里能有什么出息?”这是黄河滩人自古就有的传统。

采访中途,有人给老人打电话商量安排工作的事。马现章很干脆:“你有什么事直接去厂里说吧。我们爷俩有约定,我不管厂里的事。”放下电话,马现章又解释:“他们说的事,我不完全了解,不便于插手,我一般会让他们直接去找厂里说。不能因为我是他爹就压他,让他作难。”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样明白事理、豁达果敢的老人,自然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如今,马家德孝的家风,也经过马俊杰,又传到下一代人身上。马现章的孙子在外地工作,每周必会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叮嘱老人注意身体,春节的时候,也必会陪老人过年。马现章的几个弟妹,也都尊他敬他。一大家人相亲相爱、和乐融融,从来没有拌过嘴,吵过架。“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