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开在菜场上的图书馆,书香烟火气混搭

2020-10-27 12:42:06 作者: 人民城市人民

豫园街道太都居委居民张庆秀阿姨的作品,也很别致,是一首抗疫诗,自己创作,自己朗读,为“豫书院”奉献了有声作品——诗朗诵《白与黑的较量》。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豫书院”里,一首首诗、一支支歌、一幅幅绘画……都是“闷”在家里战斗的别样“武器”,缓解焦虑情绪,鼓舞必胜信心,致敬凡人英雄。目标,就是打赢疫情。

“豫书院”,很有战斗力,读者们真真剑胆琴心,馆长睢洋和图书管理员们累出了黑眼圈,却很是神采奕奕。

3月23日,敬业书院终于开门了,恢复了还书服务,读者在预约时间段来还书。一个个叫不出名字的“熟面孔”,来了,然后,保持1.5米以上“北欧式排队”依次进馆,红外线非接触测温、实名信息登记、亮“随申码”……程序是有点麻烦,而且,全程佩戴口罩,自带手套、纸笔,却没有一个人不耐烦,口罩也挡不住满面喜气。爱书的人们,还有什么能比走进图书馆更幸福的?5月15日起,敬业书院借书服务也恢复了。

图说:图书馆门口。周馨 摄

时尚——

学学芳邻豫园的“新国货”创意

出了傅家街,走一点点路,就是豫园。

午休时间,睢洋常常要去豫园逛逛,看看古色古色的豫园又出了什么新玩意儿。

这几年里,豫园越来越时尚了,单单那些个“新国货”就让睢洋看花了眼。有一个快闪店,明明是做动漫生意的,却在销售环节设计了打卡项目,年轻动漫消费者就被引到了童涵春,梨膏糖呀,传统香粉呀,一样样传统产品就流通到年轻人手上了,睢洋看得有趣——原来,传统和时尚,可以这样牵手啊!

在豫园,常常看见成群结队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来回穿梭,自信悠然的笑意,洋溢在一张张青春面庞上,这时候,睢洋就会告诉自己,看吧——不用多久,来豫园,穿汉服,就会变成新时尚!

说来有趣,现在的小年轻,特别爱传统,特别有文化自信。睢洋的儿子,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看了《长安十二时辰》,留意了两件事,一个是大唐插手礼,一个是语气词“喏”。这两件事,启发了睢洋,就自己录制了中华传统文化微课《不学礼,无以立》。儿子看了,很满意,评价老妈说古论今通俗时尚有内涵,表示要学以致用,有了礼才好立。玩笑归玩笑,却让睢洋更相信——时尚和传统,真的可以无缝衔接呀。所以,图书馆馆长睢洋逛豫园,可不只是来预测新时尚的。她想知道,传统和时尚,怎么才能衔接得天衣无缝?那就多逛逛,多看看,找找灵感,碰撞思想火花。

古老豫园可以这么时尚,老城厢社区图书馆敬业书院也可以很时尚啊。凡是到过社区图书馆敬业书院的,都会说,古典!毕竟,“敬业书院”原本是上海老城厢书院文化的代表,也是百年名校敬业中学的前身。走进敬业书院图书馆,古风扑面而来,满眼都是江南园林建筑元素——进门的左手书吧,是满月门;图书馆里所有木质窗台,都用了园林长廊文化的“美人靠”,庄重又柔和;阅览室里几根大柱子,砖雕镶嵌,渔樵耕读、年年有余、梅兰竹菊、琴棋书画,一派古色古香。

大名鼎鼎的“敬业书院”,非常古老,图书馆“敬业书院”还很年轻,虽然只是一个社区图书馆,却渴望服务更多、更远处的读者。因为,只有近悦远来,上海老城厢的模样,才会被更多人记住。

书香,如何远播?睢洋说,多学学芳邻豫园,看看那些“新国货”的创意,努力让传统和时尚无缝衔接。于是,“豫书院”推出了“行走阅读”,从上海地标出发,走过一个个时尚风尚标,最后,来到古色古色的敬业书院,在上海城市之根领略一回“风雅颂”。虽然,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行走阅读”的步伐稍稍停顿了一下,但是,睢洋相信,敬业书院,一定会有近悦远来的那一天。

图说:图书消毒柜。周馨 摄

热闹——

“大众点评”书香烟火活色生香

开门七件事,少不了买汰烧。清晨,到傅家街65号菜场买好小菜,鸡鸭鱼肉送回家。然后,再来敬业书院读读书。要是碰巧遇见了“活动日”呢,顺便听听评弹,或者请老中医把把脉。午饭时候到了,回家烧好小菜,睡个午觉。下午接着来敬业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