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书》:中古史书少见之佳作

2020-10-29 09:21:17 作者: 《梁 书》:

《梁书》修订本

赵灿鹏近照

《梁书》是中华书局新推出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的第十种。全书56卷,本纪6卷、列传50卷,篇幅不大,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权的第三个朝代——梁朝56年的历史。

梁朝的建立者萧衍,后世称梁武帝,本是南齐宗室成员,于齐末政局混乱中举兵夺取政权,通过禅代称帝,国号梁。

梁前期与北魏政权南北对峙,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后,形成鼎足三分局面,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等北齐和北周分别取代东魏和西魏,已届梁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叛乱,对梁朝造成巨大破坏,疆土丧失大半。侯景之乱平定以后,梁朝统治摇摇欲坠,被武将陈霸先夺取政权建立陈朝,梁朝灭亡。

梁武帝在位48年,以恭俭勤政著称,喜好文学与玄谈,敦崇儒学,信奉佛、道二教,按照传统理想中的圣君标准制礼作乐,致力于文化建设。在他的统治下,梁王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在学术思想文化方面成就卓著,史称“自江左以来,年踰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南史》卷七《梁本纪》),涌现出《昭明文选》《文心雕龙》《诗品》等佳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朝代之一。

《梁书》由姚察、姚思廉父子相继编撰而成。一般认为始于陈太建末年(约581年),至唐贞观十年(636年)完成,前后历经50多年。如果从梁末姚察参与国史撰写算起,通计有80多年,中间历经梁、陈、隋、唐四代更替。

在南北朝诸史中,《梁书》的修撰质量颇受好评。姚察先后在梁、陈二代为官,除掌握许多一手资料外,也有机会接触到皇室所藏的史书档案,因此书中对萧梁一代的制度、行政和朝廷人事,记述颇为准确。他学养深厚,是《汉书》名家,于史学有深湛的认识,又以文才著称。姚思廉家学渊源,父子两世纂辑之功,梁、陈二史在唐代即颇负盛名。

清代四库馆臣称赞《梁书》“持论多平允,排整次第,尤具汉晋以来相传之史法”。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梁书》文笔精练明达,叙事简严完善,“行文则自出炉锤,直欲远追班马”(《廿二史札记》卷九),“足称良史”。《梁书》叙事状物及传末论赞多用散文,在六朝崇尚骈俪的风气中特立独行。近代桐城文学大家吴汝纶认为“《梁书》似胜于宋、齐二史”。常为读史者所称道的如《曹景宗传》载其大段牢骚之语,《韦叡传》记合肥之战、邵阳之战,《康绚传》记淮堰之作,《羊侃传》记台城之守,语言丰富活泼,细节生动如画,是中古史书中少见的佳作。

在古人观念中,南北朝并非盛世,相关诸史不大为人重视。但从知识信息传播媒介的角度,纵观现当代历史学发展,中古史研究领域名家辈出(如陈寅恪、唐长孺、周一良、严耕望、田余庆等),当代中青年学者成绩也很突出,在读书界形成普遍持久的辐射效应,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近30年较受读者关注和欢迎。

上世纪由山东大学历史系卢振华教授点校的《梁书》,是古籍整理中的上乘之作。点校本广泛使用百衲本,南、北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和金陵书局本,参校《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典籍,参考张元济、张森楷两种《梁书校勘记》,吸收了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等清代以来学者的校勘成果,在标点、分段、校勘订误等方面有不少创见,受到学界广泛好评。

以前在华东师大古籍所读书时,常听严佐之师称引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序录中的一段话,作为学者虚怀恕己之箴言:“然而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为《辨证》也易,何者?……纪氏于其所未读,不能置之不言,而余则惟吾之所趋避。譬之射然,纪氏控弦引满,下云中之飞鸟,余则树之鹄而后放矢耳。易地以处,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

最近写修订前言重读这段话,我深有所感,真可谓对治学甘苦有深切体味的见道之言!在修订过程中,每当我因疲倦而心生怠惰之意时,都不禁想起卢先生因摔伤致残,仍长期卧于病榻上校点《梁书》与《南史》的坚持。前辈学者学问广博深邃,毕生勤奋读书,心思单纯,意志坚定,淡泊名利,高尚境界令人钦佩不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