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湖北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馆在中国最高美术殿堂共同主办“世纪美育——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周年艺术文献作品展”,旨在让观众感受到美的创造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形态,美的实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呈现,美术教育理念与方式在社会进程中的发展……
楚骚之韵,老庄之学悠然已远,然爱国基因深植灵魂,求索精神不断发扬。百年沧桑,百年教育。而今躬逢盛世,民族复兴伟大的梦想赋予美与美育以新时代的价值,湖北美院人将继续不懈地追求真、善、美,谱写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新篇章!以传播美为己任的中国美术馆当义不容辞,全力支持。支持学校美术教育,就是支持中国未来美术事业的发展。
我们坚信,一个沐浴着新时代之光的湖北美术学院将以100年的经验、成功与辉煌为新的起点,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张祖武 《志愿军肖像》 年代不详 雕塑 52x32x31cm
湖北美术学院许奋的展览前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
站在2020年,我们回眸那经历过的每寸沧海——从1920年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三位先生创办武昌美术学校,到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历经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以及湖北教育学院艺术科、华中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湖北艺术学院,于1985年独立组建湖北美术学院,夹杂在两个世纪间,已然过去了一个世纪。在百年风雨沧桑中,我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艰苦办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崇德、笃学、敏行、致美”的优秀美术人才。
继往开来美育梦,盛世丹青报国心。在这一百年里,我们以“推行美育”为己任,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相偕行。在烽火艺途中,许敦谷、关良、唐一禾、张肇铭、王霞宙、管毓科、闻一多等先贤巨擘在“妙手绘丹青”之时,不忘“铁肩担道义”,在呼吁救亡图存之际坚持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以清醒的民族危机感和使命感为契机完成了现代艺术语言的自我蜕变,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爱国之根、美育之根、文化之根。在战后重建的艰难岁月里,我们熔铸和传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聚集了张振铎、汤文选、杨立光、刘依闻、阮璞、师群、陈天然、张祖武、刘政德、李一夫、张朗等知名艺术家、美术史论家与教育家,禀承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与创作传统,广纳天下英才而育之。一时间群星璀璨,闪耀中华大地。在共和国的春天里,一批知名艺术家以宏大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激情,通过个人与时代的对话、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尝试着建构新的历史情境下中国文化的当代形象,在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艺术形态中去实现时代的、国家的和个人的统一。艺术史论家则以本土造型艺术与美术理论的发展历程为研究起点,创建了现代美术学史研究体系,为艺术学学科门类体系的完善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众多杰出的设计师将艺术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用美来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并将文化传承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百年学脉薪火相传,十秩奋斗初心不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坚持文化传承与使命担当,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注时代、服务社会,让“艺术融入生活”,以艺术打造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重塑当代都市形象,拓展美育空间,实现艺术的人文价值和社会内涵。在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一门门优秀课程文献、一个个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的相互转换衔接中,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历史发生与发声的诸个契机与缘起处,在一次次的被唤醒中去汲取那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潜在能量。在承载了千年记忆的土家织锦上,在一张张美仑美奂的红色剪纸上,在松绿错金漆的古琴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时间的长河里传承与变革的交锋、经典与当代的互动。
以“设计之都建设”、“城市改造”、“城市交通建设”、“两型社会”为不同的共时剖面,我们钩沉历史,还原一座座都市“家园”曾经的文化风貌,让楚史风韵、香草美人、信仰图腾重现于当代生活;我们搜索记忆,打捞流散在历史各个角落的市井风华,让一座座城市的形象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替呈现中重塑其精神底蕴与人文气质;我们面向日常,发掘人生的诗意与趣味,在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中形成新的知识生产场域,以有效的文化景观展现艺术与人、社会的互动关系,使得艺术与城市的发展最终达到“共生”的可持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