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广州地区校友会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创新论坛”在广东大厦开幕,会议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等嘉宾出席,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今明两年是最关键时期
刘元春表示,目前我国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这个交汇期里最重要的时间就是今年和明年。“明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和整体发展与今年一样,将面临一系列大变化,如何梳理目前经济运行的逻辑变得尤其重要。这里我们要把握两个转换,第一个转换是经济要从疫情阻击战向复苏化、常态化的经济运行进行转换,能不能在转换过程中进入新的增长,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是关键时间;第二个转换是我们要从“十三五”规划全面向“十四五”规划进行转换,从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完成,向乘势而上、全面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转换。”
纺织、外贸出现超预期变化
刘元春分析指出,前三季度各类经济指标出现反转飘红,从10月到现在,整个社会弥漫着比较乐观的情绪,但他还是提醒大家保持审慎态度。
刘元春说,我国工业恢复的层面已经达到常态化,甚至比常态化还要好一些。“我们还有一些超预期的变化,比如我们所调研的一些纺织企业,很多企业最近一年的利润比过去10年的利润还要多,还有一些企业目前抗疫物资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后年。这的确表明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强大生产力。”
而刘元春认为最为超预期的,是外贸持续6个月正增长,“9月我国出口同比达到了8.7%的增长,是近几年的新高。”刘元春表示,我国出口短期很好,但中期压力仍较大,最重要的是看世界疫情到底会怎样进展,“疫情经济、抗疫物资和宅经济支撑了目前的出口。一旦欧美的生产恢复,疫情平息,这样的出口态势就很难常态化。”
“要在乐观的情况下审慎”
刘元春表示:“到明年,社会主体和经济主体的预期会发生强烈的分化,对于宏观数据的理解也会发生强烈的变化。我们不能只盯着明年GDP的增长速度,一定要盯住物价水平、新增就业等基础性的参数来做政策调整。未来经济的风险点主要是疫情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地缘政治摩擦所带来的战略风险;抗疫政策、纾困政策的退出模式等,我们要在乐观的情况下审慎,在审慎里看到其中隐含的客观逻辑。”刘元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