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医是老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服务老年人的功能建设,北京市创建了一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记者近日对其中三家不同规模的医院进行了实地探访。
老年医院
“无码老人”有绿色通道
公共场所凭借健康码进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然而一些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操作的老年人却因此感到不便。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很多公共场所都为老人提供了纸质登记服务或无码人员的绿色通道。
11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海淀区温泉路的北京老年医院。院内小路每隔十余米就竖有一块引导牌,上边用醒目的大字标记着门诊楼、住院楼的方向。门诊楼门前的平台被分出三个区域:自助扫码区、协助扫码区、流调自助区。
记者从自助扫码区进入门诊楼时,工作人员指着贴在柱子上的二维码告知:“先出示健康码以及流行病史筛查单。扫一下这个,根据提示填写就可以。”记者扫码后发现需要填写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并对“是否有流行病史”等多项问题进行勾选,操作较为复杂。
“有不会填的老人怎么办?”记者问。工作人员说门口一直有服务人员值守,协助不会操作的患者或家属填写。
“遇到没有智能手机的患者呢?”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有流调自助区,没有手机可以在机器上操作。”此时,记者看到一位老人走到自助机前,点击屏幕,熟练地完成填写,点击“确定”按钮后一两秒,机器便打印出一张流调信息单。“手机我也会用,就是字太小了,这个机器上字很大,看得清。”老人告诉记者。
除了针对不同老人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区域,记者还发现医院内的楼道、走廊、卫生间、电梯内处处都安装了扶手。门诊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楼层内都放置了大量座椅,老人们每走几步就可以坐下来休息。
在门诊楼内,记者看到“眩晕门诊”“尿失禁门诊”等专门服务老年人的诊室。据了解,医院还根据老年人一患多病的特点,积极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大大简化了患者的就诊流程,提高了诊疗效果。
社区医院
电动升降座椅帮助老人爬楼
11月1日,记者来到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的走廊上铺着绿色的防滑垫,走廊两侧放置着休息座椅,坐垫和靠背都十分柔软。医护人员对前来就医的老人十分热情。医护人员说,有些老人经常来,和医护人员都熟悉了。记者注意到通知栏里张贴着几张通知,字体很大,老人们看通知毫不费力。
服务中心面积不大,只有两层,因此并没有安装电梯,但记者在楼梯间发现,扶手处安装了一条轨道,轨道的一侧有一把椅子。医院保安介绍,这是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置的电动升降座椅。征得同意后,记者坐上升降座椅体验了一番。坐上座椅后,只需搬动扶手上的开关,座椅就启动了。座椅上升和下降都缓慢平稳,没有颠簸感,升至终点位置后也不需要其他操作,机器会自动断电,座椅平稳停下。“平时用这个的老人很多,因为操作简单,老人们大多不需要协助,自己坐着就上楼了,看完病再自己坐着下楼。”
综合医院
保留人工挂号渠道
“有些医院现在实行全面网上预约,我和身边很多老年朋友根本不会啊。”70多岁的陈先生向本报反映,有些医院虽然还保留着人工挂号窗口,但窗口设置少,排长队不说,还可能挂不到当天的号,来回跑很折腾。
11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院人流量很大,但一楼大厅内设置了多个咨询服务台,在入口右侧还专门开辟了8个咨询窗口,因此每个窗口排队的人并不算多。大厅内设置着一个人工挂号窗口,约有十来位患者正在排队。记者来到一个咨询窗口询问:“可以给我一个预约电话吗?”工作人员递给记者一张小纸条,“挂号信息都写在上边,”工作人员提醒。记者细看,小纸条上除了印有二维码、网址和联系电话外,还清楚地写着电话预约、网址预约可以预约7日内的号源,而通过微信或APP则可预约3日内号源。医院工作人员鼓励大家进行网上预约挂号,但也留有电话预约和人工挂号通道,为一些不方便上网的患者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