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旗:破解“贫中之贫”的“幸福密码”

2020-10-12 18:00:55 作者: 河南社旗:破

“住的像宾馆,吃的似饭店,护理有‘保姆’,医生在身边,在这儿可比在家里舒坦踏实多了!”10月12日,河南省社旗县仲景苑医院集中治疗康复中心恬静而温馨,午休后的张成强、刘桂堂老两口刚洗漱完毕,就在病床上摆开“擂台”,开始了跳棋“比拼”,拿捏跳转中,肢体和大脑都得到了锻炼,幸福的笑容溢满双颊,“党的政策好,扶贫实惠多,让老伴儿俺俩享上了‘老来福’。”

赊店镇泰山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正在观看戏曲电视节目

今年74岁的张成强,是李店镇狮子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六十年代随部队在东北开风钻挖山洞,右小腿落下痛疾,一到天阴下雨就疼得钻心;这几年,肺气肿等老年病又缠上了身,而老伴儿刘桂堂也因脑梗塞后遗症失去了自理能力。三个闺女出嫁后,老两口在煎熬中度日如年。

“正作难哩,好事自己找上门儿了。”就在5月27日,在镇村扶贫干部的协调劝说下,原本“不想给党和政府添麻烦”的老两口,成为康复中心的首批病人,住进了单间家庭病房,享受到了“高级”待遇。四个多月来,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张成强的呼吸越来越顺畅,老伴儿“拴”住的手脚也愈加灵活起来,已经能下床“溜达”了,“俺做梦都想不到,老了老了还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幸福大院真幸福,这里就是我的家!”像张成强老两口一样,75多岁的丁成全老人住进由闲置小学改造而成的兴隆镇珪璋村幸福大院后,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已经开始“乐不思蜀”,完全没有了当初“七十不过夜,八十不出门”的顾虑,“在这儿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玩得好、身体好、心情好,俺这群老家伙儿们算是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了……”

赊店镇李林庄村幸福大院里,几位院民正在打牌娱乐

丁成全家住兴隆镇张岗村,2017年老伴儿去世后,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由于身患高血压等慢性病,再加上年事高,一日三餐都成问题。幸福大院建成后,镇村干部和帮扶人多次上门才做通思想工作,他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思“勉强”住进来的。丁成全说,来时不想来,一来不想走,住进幸福大院就像掉进了“福窝里”。

“我和老伴儿住这儿享福,老娘也住进了仲景苑康复中心,俺一家三口可算是有着落了。”绿树掩映中,青砖灰瓦的赊店镇李林庄村幸福大院装点一新,从7月14日开始,这座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的大四合院,成了20多位困难群众的新家。临近中午饭点,62岁的王凤山放下手中的扑克牌,拉着患有癫痫的老伴儿走出活动室,对面的餐厅里,空调吐着白雾,饭香扑鼻而来,风趣的王凤山拿起鸡腿就往老伴儿嘴里塞,“鸡腿馒头小米汤,营养丰富吃着香。”“真香……”干净清凉的餐厅里笑声不息,久久回荡。

兴隆镇珪璋村幸福大院,71岁的孤寡老人杨清群(右)乐得合不拢嘴

从“有顾虑”“不想来”到“真幸福”“不愿走”的,还有入住县城华山路泰安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屠长德老人,他原本独居唐庄乡鲁山庄村,曾因股骨头坏死做过手术,离了拐杖就无法行走。起初,村里动员屠长德到托养中心养老时,屠长德死活不肯,因为在老人心里,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草窝;可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却又“不想回家了”。在器械齐全的康复大厅里,屠长德正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镶嵌在墙壁上的大彩电里豫剧唱得正酣。

“感觉俺这老胳膊老腿越来越硬朗了。你瞅,这个娃的好转更明显。”顺着屠长德手指的方向,19岁的任新鹏正倚着栏杆作行走锻炼,虽然颤颤巍巍,脸上却笑成了一朵花。屠长德老人介绍,从小患脑瘫的任新鹏和他是同一天住进托养中心的,刚来时,吃喝靠喂、行动靠抱,甚至连屙尿都不知道;现在,不仅能站起来了,能扶着栏杆行走了,还能坐着轮椅自己去卫生间方便,“可欢实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