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的重点创作剧目,该院出品、演出的原创话剧《村里新来的年轻人》将于11月18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开启首轮5场演出。
主创人员在前期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在深入了解了驻村书记在扶贫过程中的困难与艰辛后,编剧蒲逊独辟蹊径,跳出以往扶贫题材的创作套路,选取普通年轻人的视角切入主题,主要表现年轻干部孙倩倩通过不断接触一线贫困群众转变了对贫穷的认知,她在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一步步走向富裕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磨砺,实现了个人的蜕变与成长。
排练剧照 杜洋 摄
导演刘丹带领年轻剧组一步一步从情感上“走进”凤溪村。她坚持“不喊口号、不唱高调”的创作理念,在排练中明确要求演员去掉表演痕迹,摒弃舞台技巧,回归朴实本真。刘丹表示,我们想表达的是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之间从对立走向共同成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好的转变过程。
舞美设计张武先后构思了近20稿舞美设计方案,他认为舞台应当是一个又一个梦想的展现,最终选择利用三个转台及墙面上的两个圆呈现出剧中年轻与古老、活跃与沉闷的碰撞,代表着剧中人、事、物、情多重“相遇”与“分离”的关系。灯光设计韩江也在舞美设计的基础上,打造出年轻鲜活、朝气蓬勃的灯光效果。
为了帮助演员更好贴近角色,剧院特别安排主创与文化和旅游部定点扶贫县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北京市派驻的扶贫干部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座谈,讲述他们在工作中的真实经历,分享感悟和体会。来自一线的反馈和一手资料给主创和演员们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 杜洋 摄
演员姜牟远健饰演驻村第一书记孙倩倩,她坦言自己在最初排练时很恐慌,对扶贫干部身份的陌生,角色发挥空间过小等难题一直困扰着她。“这个角色对于分寸的拿捏十分重要,设计少了不能体现人物,设计多了会显得造作,通过与扶贫干部的交流,我的表演有了底气和抓手,举手投足、眉眼之间都比以前多了很多内容。”
剧组的年轻演员们大多来自城市,是真正的扶贫“小白”,对贫穷和“村里人”没有感受。通过排练,大家对“贫穷”和“扶贫”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实现了与这部作品共同成长。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表示,能够见证和参与千年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工程,是文艺工作者的幸运和担当。希望《村里新来的年轻人》加紧排练,不负期待,讲述扶贫感人故事、展现昂扬脱贫精神,在舞台上抒写这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完)
【编辑: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