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的父母遇到这个情况会怎么看?是不是之前我的观点,更多考虑我的批捕起诉风险、错案追究风险等现实利益,而没有考虑当事人利益,更加没有考虑到司法结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思路一新天地宽。这个案件,既然没有直接证据,就用排除法,借助间接证据来认定。通过侦查实验、网络鉴定等工作,王勇和侦查人员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刘某,但新的困难接踵而至——故意毁坏财物罪是否包含没有物理损坏,但让财物丧失或贬损价值的行为呢?此案从2001年开始启动,直至2005年,才作出有罪判决,其间曲折,可想而知。
他还点题,在全国禁止交易野生动物后,罚没动物管理的压力可能会加剧这种情况,法律修改时应当将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范围放宽。
“如果每位检察官都如此专业,更优的法治环境指日可待!”《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就该案采访完王勇之后,由衷地说。
苏州市检察院门口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桐泾北路站,设有检察地铁公益海报专栏,在策划海报时,张安娜感觉压力很大,面对熙来攘往的人群,公益宣传该怎么做?
王勇给她讲了自己办理过的一起中学生被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在他打电话联系被害人父母时,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被害人父亲向王勇道歉,说当时开门发现两名歹徒在捅刺自己的孩子,直接上前用手去抓匕首的刀刃,手指受伤到现在都还不太方便,摁手机接电话的动作不利索。
这段对话产生的画面感,让王勇十几年后都会感到十分悲壮。王勇说,空喊口号肯定不行,简单、真实的故事才能触动人心。
在他的启发下,张安娜领悟道,“对从事普法宣传工作的我们来说,一定要捧着这样的真诚,访得深、点得准、悟得透,才能让这份传播更有价值。”她策划了以犯罪嫌疑人真实心声为主线的第三期海报“失去自由系列”,去看守所采访了93个犯罪嫌疑人,用他们最真实的一句忏悔来反衬守法的意义。紧接着的第四期,她用十个词语讲述苏州检察人的视角中,那些或扎心或笑中带泪的故事。
这一次,张安娜特地给王勇留了一个展位——主题是“键盘侠”的“键盘”,用的是王勇的一句话——
“有个记者问我,做了这么多年公诉人,谁是你最好的搭档?
我想啊,估计是键盘吧。
写法律文书、调研论文、法治随笔……
法有限,而探究无穷。”
(检察日报 于潇)
“事实自有千钧力”,这句话走进了冯怡帆的心里。为了查证事实,冯怡帆爬过房顶、跳过窗户、走过深夜漆黑的楼道、把自己摆进案件当事人的位置,走到案件中去,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这些看似繁琐甚至苛刻的要求背后,是王勇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一颗求极致的心。”
“电子产品两三年不更新,我们就难以忍受了。而一些法律文书、司法理念长期不更新,我们却习以为常。这本身就不正常。”再次品味王勇的这些话,冯怡帆感慨良多: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待是在不断升高的,只有以求极致的心不断创造精益求精的司法产品,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出圈”的检察业务专家
苏州市检察院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张安娜作为单位的“小喇叭”,以单位“坊间”给王勇起的外号“大老王”为起点,挖出了一串“吐槽”——
“大老王”又让写办案札记了,检察官简报被毙了5稿,起诉书改了28稿、连标题都要用几点几分的某稿来标注……
在张安娜心里,王勇不仅是检察业务条线的专家、大咖,更是她这个综合部门干警的业务导师。“他赋予了我从容钻研、挑战难题的底气,激发了我创新思考、执着奋进等精神。”
作为宣传人员,张安娜对自己写过的那篇7000多字的调查报道挺满意。这篇刊发在检察日报的《被罚没野生动物的命运困局》文章,曾引发了司法界和野生动物保护界的深度思考和广泛热议。
这篇被张安娜视为工作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一篇新闻调查,缘起王勇的一次提点。一次闲聊,张安娜向王勇说起了21只国家三级保护鸟类在被罚没后死亡的案件,以及自己开展类案调查,发现“案件办了,动物死了”这种普遍现象。
“从个案到类案,各个参与机关都尽力而为,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出于善良的动机,但却出现‘案件办了,动物死了’的悖论,这是为什么?”王勇对她说,我们发现问题,并能成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让工作机制更顺畅,比单纯办理几个案件更有意义,这将在未来拯救更多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