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转业军人,是烈士王松的妹妹……感谢你们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内,帮我实现了‘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潍坊调回家乡兴文工作、陪伴照顾体弱多病的老母亲’的愿望……”11月6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黄定维再次读到这封感谢信时,既欣慰,更感受到肩负“为退役军人服好务”这个光荣而沉甸甸的责任。
王晓林写给兴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感谢信。
这封感谢信,与2000公里外的山东省潍坊市有关。潍坊,世界鸢都、风筝之都。而风筝,哪怕飞得再高、再远,都有线系着。
写信人叫王晓林,一名转业军人。兴文县共乐镇(原久庆镇)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18岁时,她在兴文参军入伍,继承了她哥哥王松的遗志。哥哥比她大3岁,1992年12月参军,1994年8月30日在山东省安丘市因为抢救落水群众而英勇牺牲,年仅19岁,后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烈士。1995年,王松被济南军区授予“见义勇为好战士”荣誉称号。“哥哥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我参军就是为了继承哥哥未竟的事业。”王晓林说。
王晓林的哥哥王松(左一)生前和战友合影。
2006年,当兵10年的王晓林转业分配到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科技局工作。她在潍坊结婚生女,虽定居异地,却常梦回故乡,思念父母。2015年6月,身患脑溢血、肝硬化等疾病的父亲溘然长逝,千里之外的王晓林没能赶回来见父亲最后一面,成了她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2016年,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在异乡的王晓林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2019年,身患高血压、胆结石等病的母亲,在宜宾优抚医院做手术时差点没下手术台。思念年迈的老母亲,王晓林想要回乡的愿望更加迫切。可是跨省调动又是何其之难。“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远在千里之外遥望故乡了吗?”王晓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上了兴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电话中,同为退役军人的局长黄定维鼓励她说:“哪里都需要踏实干工作的人,我们当过兵的人都不怕干活,退役军人事务局就是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合情、合理的事,符合政策的事,我们努力去办。”
2020年6月下旬的一个周五,王晓林给兴文县政府主要领导寄去了一封请求工作调动的信件。原本不抱多大希望的她,却在四天后的周二接到了来自家乡兴文县委组织部的电话。“……从寄出调动申请到办完调动手续,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当我向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告别时,他们谁都不相信这是事实,都觉得这事不可能。”王晓林在感谢信中写道,“在兴文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心、帮助下,很快让我实现了调回家乡工作的愿望!”
兴文县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股的邬洪平同志告诉笔者,收到县政府转来的王晓林申请调动的信件后,部领导高度重视,指示及时跟进了解相关情况。经向其本人、工作单位考察了解,并到其老家镇上走访核实,形成了初步的考察材料;经报部领导审核和县领导同意,于7月初启动商调程序,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工作调动手续。整个过程,体现出人事调动工作的严谨和对干部本人的关怀。
王晓林(右一)和女儿(右二)及家人在兴文县烈士陵园合影。
作为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部门,兴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更是操心着王晓林工作调动之后的生活情况,包括她的孩子落户、上学问题和母女俩的住宿问题等等。“我离开潍坊时一次办完户口迁出,回来第二天就落户兴文了。我15岁的女儿读上县里的重点高中,也是大家协调帮忙的结果。”王晓林说,“我现在在兴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班,局领导和同事们都很照顾我,我只有以努力、踏实工作来回报家乡人对我的关爱和照顾。”(吴涛记者 周瑜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