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松石中的象形品种

2020-11-10 09:21:26 作者: 大松石中的象

石头的赏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图案石和印章石。图案石爱好者追求的是石头色纹是否与自然界动植物形神匹配,惟妙惟肖,对石头的软硬度或产地不做过多苛求;印章石的基本功能是作为篆刻印材,所以硬度必须是钢刀刻得动的,如果在满足硬度的基础上,石头再有精美的色纹、象形的图案,那自然再好不过。宁波大松石最大的特点,除了完全能够满足印材的篆刻基本功能之外,更以其色彩之缤纷、纹路之奇特、变化之多端,深受石友的喜爱。

大松石的色纹五彩斑斓,绚丽多变,几乎没有两块石头的颜色和纹路是一模一样的,其中一些象形品种的大松石,更得到广大石友的青睐。这里,笔者与同道分享几种比较典型的大松石象形品种。

滴水冻。大松石中有一种非常奇异的品种:地子以朱砂为主,质优者色浓宛如鸡血;间有不规则冻点,圆形,或正圆或椭圆,清澈透明莹润;大似蚕豆,小如绿豆;似水滴落,镶嵌于朱砂地子中;荧荧内曜,仿佛水波荡漾;石质凝结,表面极具光泽;受刀适宜,韧性足而不粘刀……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大松滴水冻”。我接触大松石近二十年,从原石中锯开,制作成功的滴水冻上品印章石,不过十余方,这些品相完好、地子深红、冻点匀称的上品滴水冻,个头并不大。类似的品种,在别处产地的印章石中也极为少见。由此可见,大松滴水冻是一种较为珍稀的印章石,极具欣赏价值。

蛋花冻。取名“蛋花冻”的印章石,在外省印章石中也常有,而出自宁波大松的蛋花冻,无论是色纹还是质地,都有其明显的个性特征,极易与别的产地的蛋花冻区别开来。大松蛋花冻地子呈浅肉色,半透明状,属大松冻石中透明度较高的品种之一。在半透明的地子上,有乳白色长短不一的条纹,似蛋花状遍布其间,因此得名。其间还有桃红、嫣红或粉色点缀,俏丽出挑。蛋花冻的质地极其细腻,通透度高,印石打磨后表面清亮、晶莹,具强蜡质光泽,它的凝结度强,韧性足,两块印石轻轻碰撞,发出金属般铮铮铿锵响声,质优者接近晶体,可与昌化晶相媲美。无论从珍贵性、稀有性,还是整体品质来看,大松蛋花冻丝毫不逊于四大名石中的上品佳石,排在大松上品印石的前三名毋庸置疑。

大松蛋花冻的原石呈扁平状,夹于坚硬的石英岩料间,矿脉呈V字形分布,石料厚不及4厘米,窄处不及5毫米,取石十分不易,做成印章石更为艰难。至今我见到过的最大一枚大松蛋花冻方章,印面尺寸不过3厘米,高度不过12厘米。

市面上有人把大松石中色纹类似蛋花状的都称之为“蛋花冻”,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所谓的“大松蛋花冻”,首先是质地上的高度认同,否则笼统地称其为蛋花冻,在实际操作中容易混淆,让人无所适从,从而也就失去了品种命名的意义。当然,一旦如此笼统命名,对其真正价值的认定必会高低悬殊,混乱不堪。

鱼子冻。相比大松蛋花冻的稀有程度,大松形似鱼子的印章石则较为常见。印章石肌理不规则地散布着白色圆点或椭圆形斑点,可大可小,如鱼卵状,素雅清淡,惹人喜爱。大松鱼子普遍存在于洒墨、黄花、朱砂、春冻等多个大松品种石的地子中,彩石居多,冻石相对较少。大松石的冻地中,鱼子色白如玉珠,聚散错落有致,悬浮于通透度较高的冻地之中,立体感极强,十分惹人喜爱。

纵观大松鱼子这一品种石,客观来说,鱼子形状不及内蒙古的巴林鱼子那么逼真、浑圆,密度不及福建寿山或浙江昌化鱼子那么集聚、浓密。大松鱼子分布大多呈局部的片状或块状,极少见到排列有序的大片鱼子形状。

以上三种大松石象形品种,仅仅是大松石中的冰山一角,另外如藕粉冻、彩霞冻、凝墨冻、木纹冻、冰冻等等,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这些形神兼备的象形品种石,紧紧吸引着广大印章石爱好者的目光,进而成为他们追逐的目标。

南宋大臣、词人史浩,是鄞州人,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流传下来有两首词歌咏圆子。其中《粉碟儿·咏圆子》中写道:“咄嗟间,如撒下真珠一串。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这位先贤把宁波圆子(或汤圆)写得绘声绘色,活色生香。我亦即兴赋词一首《人月圆·咏大松滴水蛋花鱼子冻》,聊表喜爱大松滴水、蛋花、鱼子冻印章石之雅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