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产领域,我国的企业质控水平很低,大部分中药生产线只实现了机械化,无法达到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这是1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张伯礼在智造中药高峰论坛“走进正大青春宝”活动上的一番话。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将传统中医药与“创新工具”相融合,成为近几年张伯礼思考最多的问题。正大青春宝德清“智慧药厂”正是张伯礼参与建设的中药制造现代化最新成果之一。
11月9日,正大青春宝智慧药厂正式启用,这是我国第一家生产中药的智慧工厂,是中药制造从“经验制药”向“科学制药”迭代的样板间。该工厂采用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和浙江大学程翼宇教授团队研制的成套关键技术,实现了中药制造技术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对加快中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正大青春宝智慧药厂建成启用仪式
作为正大青春宝智慧工厂的首席科学家,张伯礼分享了他在中药智能生产上的思考,“中药提现代化已经25个年头了,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制药水平还是存在欠缺。如何让古老的中药插上现代科学的翅膀?十年之前我们就做了准备工作,今天建成的生产线是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
“用不稳定的药材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必须依靠制药技术升级”张伯礼分享了他对中药制造科技创新的思考。他认为,“智慧制药将是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把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引到中药生产之中来,进行数字制造和智慧制造。”
最新建成的国内首座“智慧中药厂”,正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据悉,“智慧药厂”位于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区内,总用地面积约172亩。在软件上还部署了ERP、WMS、质量信息系统和物料追溯系统,并通过SCADA系统将生产设备设施连接起来。
院士专家参观智慧药厂
张伯礼指出,“中药和西药有不一样的特点。中药是多组分的,控制点不可能是单一的指标。同时,药的原料往往是不稳定的,中药靠的是老天,今天旱了、今天涝了,药品质量就不会完全一致。让不稳定的药材如何生产出稳定的中药,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拿智慧药厂的一个品种安全性做了检测,不良反应率从千分之4降到了千分之1,降低了70%多,真正实现了我们‘生产出好药’的最终目的。”
新冠疫情期间,张伯礼院士在武汉让中药发挥功效,其中就有大数据的功劳。从一线收集到病人的症状数据后,第一时间通过手机软件系统将数据传到天津超算中心,只用几天时间就通过1000多例确诊数据分析出了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并准确地找到了后来广泛使用的“三药三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张伯礼
未来,更多中药新药研发、中药临床评价上,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依然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配合以数字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管理系统,中药的“智能制造”将是全方位的。
据了解,正大青春宝“智慧药厂”已经能够为我们展现未来中药“智造”的图景。智慧药厂试运行以来,冠心宁片、抗衰老片、养胃颗粒等重点产品质量指标的Cpk达到1.3-1.6;在相同产量下,人员工时和劳动负荷比西溪路生产基地降低6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48%,万元产值能耗低于0.16吨标准煤。
正大青春宝“智慧工厂”
张伯礼表示,“十四五规划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支撑。守正创新,就是说不单要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好、坚持好,还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国际上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才能做到真正的‘守正创新’。传统药物改造、现代新药的研发、药物上市之后再评价,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智慧药厂的启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光明网记者 武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