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成利军
经济强势不强势?空口无凭,数据说话,两个最具说服力的数据足以证明——11月12日,记者从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获悉,在前三季度,济源生产总值(GDP)同期增长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受新冠疫情冲击经济普遍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济源作为河南工业板块的重要组成,记者在这里看到,生产供给不断完善,市场需求稳步回暖,民生大局总体平稳,尤其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复苏、趋向平稳、强势崛起的明显特征。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道破逆势中取得两个“全省第1位”的“密钥”——工业转型。
工业转型都在转,为何济源能异军突起?记者观察,因为济源的改革是壮士断腕的改,转型是脱胎换骨的转。
济源钢铁公司是一家建于1958年的地方国有企业,在济源的工业队伍中属“第一梯队”,但在全国钢铁行业中却属于“替补队员”,且不时处于“下马”的边缘。近年来,该公司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之力改革,以刮骨疗毒之心转型——将企业性质由地方国有企业大胆改制为全民参股的民营企业,将产品结构由铁转型为钢,再由钢转型为材,再将产品类型由以钢材为主的普通型建筑用钢转型为以轴承钢、轮毂钢、弹簧钢等为主的优特型工业用钢。
制度一改天地宽,方向一转市场阔。改制和转型后的济源钢铁公司从地方经济一举冲出,昂首站在了区域经济的潮头——不仅具备了年产500万吨铁、500万吨钢、500万吨材、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生产经营能力,而且进入国内优特钢行业第一阵容,连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世界钢铁企业100强。
济源钢铁的成功转型如果只是一棵茁壮之树,那么由济源钢铁、中原特钢等钢铁企业衍生出来的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已成为济源工业企业成功转型的蓬勃之林。
11月12日,记者在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内看到,国泰铂固螺丝、巨力钢丝绳、金五联金属制品、冷拉银亮材等“下游”企业,正在将钢铁产业链越拉越长,越拉越精,“锻件—基础零部件—重要部件—成套机械设备”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
这还仅仅是一期。“正在规划的二期主要引进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钢产品物流交易、产品检测检验等企业,打造辐射我国中西部集基础生产、精深加工、贸易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济源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赵金刚说。
过去冷冰冰的铁家伙而今转型成了身价昂贵的“绕指柔”,钢铁产业如此,济源的有色金属循环产业、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转型之路同样异彩纷呈,共同推动济源经济在中原大地强势崛起——
前三季度,在拿下两个“全省第1位”的同时,济源制造业同比增长6.7%,拉动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其中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速尤为较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6%。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石迎军勉励各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鼓足干劲,奋勇争先,推动济源持续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最前列。
编辑: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