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钳工、焊工这种技工不吃香了?窦文涛:要跟国外学“学徒制”

2020-11-13 16:02:28 作者: 为何钳工、焊

《锵锵三人行》是一档凤凰卫视出品制作的谈话类节目,由窦文涛担任主持人,邀请两岸三地的嘉宾,在节目里针对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讨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钳工、焊工这种技工不吃香了?”

最后窦文涛总结了其他嘉宾的言论,认为有必要向外国学习学徒制。那么学徒制究竟是什么呢?

窦文涛

总的来看,学徒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古埃及、古巴比伦与中国,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研究中都曾发现这些文明拥有着记载了“学徒制“这一制度的文献。

‘如公元前2100年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其中就有关于工匠接收养子,然后传其手艺的规定。

而在我国的古代,学徒制更是大放光彩,那时的学徒制不单单指向木匠、石匠等制造业,还包括着传统技艺的传承,如说书、相声、都是在学徒制的帮助下走到了今天。

在唐代就有关于“艺徒制”的明确记载,证明了这一传统的源远流长。

而“学徒制“真正被大范围使用是在中世纪的欧洲,那时的“学徒制“被称为“传统学徒制”,从业人员被分为“学徒——工匠——师傅”三个等级,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学徒制”在那时具有很强的剥削意味,学徒不单单是学习,还要负担起师傅家里的个人工作,充当苦力。

在工业革命之后,大工厂凭借质量、速度的优势逐渐取代了家族制、传承制的小作坊。工厂内部的流程水线式的操作方式不再需要大量的学徒,更加便宜、能够快速培养的工人才是资本家心目中最好的劳动力,由此,传统学徒制逐渐走向没落。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

近代工厂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二战后元气大伤的德国为了迅速恢复本国经济,确立了“双元制”的职业教育。

“双元制”是指在两个学习地点(企业与职业学校)学习,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两方面的老师(理论老师与实践老师),两类考试(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两类教材(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两种经费来源途经(企业与国家)。

总的看来,那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现代学徒制”的雏形,去除掉了对学徒的剥削部分,加大了专业学习的比重。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德国迅速地恢复了元气,甚至赶超了英国和法国的经济。

由此,西方各国开始了自己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

如果今天,你打开手机、电脑,在网络上搜索,“钳工、焊工还吃香吗?”

你能得到的答案绝对是肯定的,有许多人告诉你,钳工焊工是安家立命的本事,学会了不愁吃穿,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在愿意学习钳工、焊工等手艺了。

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大家需要逐渐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遥望当年,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重工业被安放在发展最前头,无数个工厂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无数的青年投身于生产制造中,渐渐的,随着重工业的没落,这些技术工种伴随着入云的烟囱一点点地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

在那个年代,在重工业曾经辉煌发达的东三省,家里有工人就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一家人的荣耀。直到90年代,伴随着工厂的倒闭,无数的工人被迫下岗,自谋生路。时光流传到今天,工人的数量减少到了许多。

其次,就是钳工、焊工等技术工种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

在焊工领域,最让人惧怕的就是“电焊工尘肺”,这是焊工的职业病,许多上了年纪的老焊工,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又这种职业病。它是“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而引起的慢性肺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损害性疾病 ”。

焊工

除此之外,各种辐射与光源对工人的身体都会造成损伤。在专业设施、专业技术的保护下,这些危害都可以被降低,但电焊工人仍旧是发病较多的群体,可以说焊工是在用生命来工作,许多资历较老的焊工甚至表示自己很怕“有命赚,没命花。”。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