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创业绩,深稽博考革新章
——访莆田市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椿
“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汉代大学者桓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清醒的认识到了“器械”、“商工”对民之“食”、“财”的重要性。
两千年后,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器械”、“商工”皆备而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还是这些炎黄子孙为备而求进的“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呼声响彻九州。不论哪个时代,为民之“食”、“财”而大力发展“器械”、“商工”,进而谋求创新发展都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实业可以兴邦,创新可以救国,发展才能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催生出了许许多多敢为天下先的实干创新者,他们迈着坚实的大步、怀揣着坚强的信仰汇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谱写了一篇篇实干创新者的昂扬凯歌。
在福建莆田,一家叫做莆田市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就在这股时代洪流中唱响了自己的最强音,也许正如这个企业名字的内涵一样,它的创立者林秀椿给了“坚强”不一样的诠释。
从艰难逐步成长
1968年,林秀椿出生在一个裁缝家庭,从小聪慧的他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早早就接触到了各类缝纫机械。那时的中国普通家庭有一台缝纫机就算是一个大件了,缝纫机的零部件非常多,结构也很复杂。从小林秀椿就对这些缝纫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也能够对缝纫机进行简单的维修,12岁时便从小跟班成为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同时也练就了一双灵巧的手和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20岁时,林秀椿为补贴家用和对机械维修的热爱来到了一家服装厂做起了专业机修师傅。面对复杂程度远超家里缝纫机的各种服装机械,林秀椿并没有感觉到迷惘,反而异常的兴奋。他夜以继日地投身到对各种机械的钻研之中,慢慢的他的维修技艺变得越来越成熟,一台台发生故障服装机械,在他手里摆弄几下毛病就解决了,工友们都夸这小伙子聪明、有前途,更是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但这个小伙子并没有满足于修得好,他还要对机械进行优化改进。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发现老式切带机由于结构的不合理很容易就损坏了,维修成本也很高,更为重要的是相比维修的材料成本,由于停工造成的拖慢整个的生产进程的损失那就更无法估量了。而且,老式切带机功能过于单一,应付直线切穿勉强为之,对那些种类繁多的弧形切穿就没有好的办法了,只能切穿成直线后,再依靠人工修剪,这无形中又加大的生产成本。
这让林秀椿萌生了设计制造弧形切带机的念头。他大胆尝试,经过反复推敲钻研终于研发出了第一代弧形切带机,投入使用后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2002 年,在服装维修行业浸淫十余年的林秀椿,根据自己多年的机修经验独自编写了一本《针车修理说明书》,在书中介绍了11种针车维修的尖端技术,并先后帮助企业培训出几十名缝制设备的专业维修技术人员。把平时教徒弟的口语变成能写在说明书里的书面语言并表述清楚,这对于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机修师傅来说并不容易,但林秀椿做到了。
至此,林秀椿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维修师傅向一个技术研发者和传播者的蜕变,由一名蓝领工人迅速上位到了一名白领技术员兼维修“大拿”。
从创新走向创业
有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或是流连于眼前的美景而驻足,或是被眼前的大江大河阻住了前路而裹足,或是忘情于已经攀登的土坡而不思进取,但有的人却从来只有勇往直前的坚强、坚定的信念,林秀椿就是后者。
2007 年,为了顺应服装行业发展对服装机械的进一步需求,林秀椿萌发了生产更先进圆角切带机的想法。经过三年多的技术攻关,反复尝试了无数种方案,终于设计出第一代圆角切带机,并成功申请了专利,成为中国圆角切带机创新发明领域的先行者。2010年,凭借着发明专利和多年的积累,已经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的林秀椿怀揣着梦想回到了家乡开启了创业之旅,创办了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