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卖平台开店的赵铭(化名)称近日遇到了“职业差评师”,对方索要1800元未果,他的新店被恶意差评连续攻击近半个月,导致店铺的评分和销量急转下降。
与此同时,广州另一家店铺店主也称接到了“职业差评师”打来的敲诈勒索电话,店主称最终支付1300元“赔偿费”息事宁人。
澎湃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职业差评师”现象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和餐饮外卖平台,有的利用平台的评分规则和店主对差评的恐惧心理,实施敲诈勒索;有的活跃在QQ等社交平台的群里招揽客户,提供“刷评”服务,如收费替人打压竞争店铺,不到1000元即可购买30个左右的“差评”。
对此,一外卖平台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平台已经接到了多个关于“职业差评师”的问题反馈,目前设立了专门的运营团队对评价进行审核处理,但治理难度较大,建议店铺在向平台反映的同时,报警处理。
前述两名店主称,他们均选择了报警,但因“证据不足”等原因,未能获得立案。
据公开报道,近些年发生多起“职业差评师”案件,有“职业差评师”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1年至2年不等的刑期。
差评集中出现,商家称遭勒索1800元
赵铭在广东惠州经营着一家专送外卖的店铺,今年10月中旬,他在同市的仲恺高新区又开设了一家分店。
10月22日晚上9点多,在结束了一天的生意后,赵铭收档回家。到家后,他点开外卖平台,查看顾客一天对菜品的评价,发现在这一天分店连续收到7条负面评价,如“吃出个蟑螂腿这给我恶心的”“那个牛肉臭死了不知道放了多少天”“蛋和青菜都是生的”等等,大多和食品卫生相关。
这些评价让赵铭惊出了一身冷汗,倍感意外。赵铭称,自己的店铺格外注重食品卫生,新店更是格外用心。“新店刚开始销量还不是很高,最怕就是出现这种恶意评价,我当时想是不是附近的商家,看到我抢了他们的流量,所以才来搞我们。”
赵铭说,当晚有一个陌生人添加了他的微信。对方发来了几张“差评”截图,并表示“混饭吃,看下多少全删”。赵铭提出可以将点餐钱全部退回,对方回复“1200全删,还有十多个没评”。赵铭多次和对方协商删除差评,但对方态度强硬,称只有转账才会删掉差评,如果不转账第二天将会继续评。
赵铭收到“职业差评师”微信勒索1200元。受访者供图
第二天营业后,赵铭的店铺又收到了七条差评,他暂时关闭了店铺,“按照开店经验,如果一开店评分就一直往下掉就很麻烦了。”他说,对方删除差评的价码也从1200元提升到了1800元,并表示,“现转现停,不然换执照都搞你。”
赵铭向外卖平台反映情况,但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只能删除部分被识别为“恶意评价”的内容,其他评价因证据不足不能进行处理。10月25日再次营业后,赵铭的店铺又开始陆续收到差评,直至11月6日对方才没有再继续纠缠。赵铭称,其间共收到了40条差评,其中28条被平台拦截,12条出现在评论里。
赵铭说,在这些差评的影响下,赵铭的店铺评分跌至4.6分,接单量也大幅下滑,“新店开业的第一个星期日均接单量都在140单左右,在这些差评出现后,现在每天接单量只有50左右了。”自己是贷款12万元开的这家分店,如今不仅没回本,眼看还要砸在手里。
选刚开不久的店,要钱不超过两千元
赵铭称,事发后,在联系外卖平台的同时,他也在惠州当地报警,但派出所以“涉案金额不足2000元”为由,没有立案。
“难道就没有人能治得了他们吗?”赵铭说,虽然涉案金额低,但积少成多。他向澎湃新闻出示的聊天记录里,对方曾说:“我们不是针对你一家,针对你一家哪止一天几单……你这家跟太久了,老板都不够给我开工资了。”这让赵铭认为,对方是有组织的团伙作案。
对此,17日,惠州市公安局仲恺高新区分局民警向澎湃新闻介绍称,是否立案是按照全国通行的标准来执行的,案件不同情况采用的定性标准也不同。对于外卖商家受恶意差评勒索一事,目前分局已经了解到情况并上报进行处理,最终结果会通知报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