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英有求必应,却从不收出诊费,为了让乡亲们看病少花钱,她自己上山采药。山是太子山,这里林木茂盛,草药众多。为识得药性,懂得药理,何世英自学《本草纲目》,只要有去大医院的机会,她就抓着专家问个不停。
上世纪90年代,镇上掀起了外出务工潮。不少和何世英一样的村医,因收入微薄、没有“身份”,关了药房,进城打工。何世英却在家人支持下,盖起了3间砖瓦房,用作村卫生室。卫生室建成那天,群众送来横幅一条,上书“老百姓身边的120”。
“让百姓了解党的好政策,政策才能更好服务百姓”
2010年,政府帮助梅坡村建起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现在的条件好太多。”何世英说,心电图仪、血压计、电脑等常规医疗设施,一应俱全。
积石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让村民及时了解政策,何世英承担起了“医疗卫生政策进农户”的宣传工作。“在农村,都是生了病,才去医院。”何世英说,归根到底是怕花钱,前些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施行,看病能报销,“让百姓了解党的好政策,政策才能更好服务百姓。”
周三哥的老伴,身患多种病,都是何世英给看。“咱不识字,医保政策都是听何医生讲。”周三哥说,知道了政策,才敢去大医院做手术,真没花多少钱。
既要宣讲政策,也要科普输液用药等医疗知识。“早先输液,有的人会自己把滴数调快,想着早点回去下地干活”,何世英说,每次,她总要和乡亲们一遍遍解释这些医疗常识。
在何世英的影响下,儿子梁志龙也在心底埋下了当医生的念头。后来,梁志龙考入临夏回族自治州卫校学医。1998年,梁志龙毕业被母亲叫回村里,当了村医。“除了看病,还承担妇幼保健、建立健康档案等任务。”梁志龙说。
在梅坡及周边几个村,乡亲们的健康状况全装在何世英脑子里。“多亏何大夫,大家都很感激她。”周三哥说,“她可为我们看了50多年病啊!”
为父老乡亲的健康守门人点赞(记者手记)
20岁背起药箱,何世英走村串户诊察送药;如今已74岁高龄,何世英依旧奔忙一线,为乡亲们坐诊治病。
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何世英生于斯、长于斯,也工作于斯、奉献于斯。她和村民心连心、根连根,村民也愿意将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她。行医54年,邻里乡亲一家老小,大多接受过她的诊治;她接生的孩子不下500个。山村里来回奔波,何世英肯定是辛苦的,但辛苦又有何惧呢?当何世英瞧完病,老乡一句“何大夫攒劲”脱口而出时,那种欣慰和快乐洋溢在脸庞上……
从当年奔走乡间的赤脚医生,到今天的“一村一医”,何世英作为乡亲父老的健康守门人,见证了中国乡村医疗的进步与发展。中华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何世英,为了亿万农民的健康辛苦奔波着。让他们瞧病,村民们既舒心且安心;有他们守护,村民的健康屏障才稳固。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