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创业园里一直亮着的那盏灯

2020-11-19 21:22:12 作者: 午夜,创业园

虽然是技术出身,对行业也有着一定的了解,但要真正做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年轻的金桥还是会偶尔感到“本领恐慌”,除了自己看书、上网课,只要有机会,他会去参加各种培训,认识行业内的大佬,结交创业圈的伙伴,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在他的简历上,如今的介绍是,“医疗器械行业七年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青岛市高级技术经理人”,他觉得,还有些单薄。“很想有个人能带着我,告诉我这条路应该这样走,还是那样走,但是没有。”金桥说,也许,每个人的创业路都注定是一场孤独且辛苦的“马拉松”。

在公司里,同事们叫金桥“金总”,因为年龄相差并不大,有些员工比金桥还要年长一点,大家喜欢跟他开玩笑。没事的时候,他也会跑到隔壁办公室串串门,聊聊工作心得,问问项目进展。

公司位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办公场地不大,但却被布置得挺温馨,像一个家。金桥说,公司是整栋办公楼第二家入驻的,他们选了三楼最东边的一间,希望能“紫气东来”。“原先就是毛坯状态,水泥地,几根柱子立在这,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一点点装修起来的,跟家里装修一座新房差不多。”

这些年,金桥参加了很多大赛,团队项目也收获了不少认可。金桥看好产品前景,也相信公司能够在一两年内迎来真正“收获”的季节,在他的规划里,2021年底前获得产品注册证,2022年进行正式销售,预计年销售额能达到3-4亿元。

但当下,主打产品还没有真正“诞生”,硬件投入、技术研发、临床实验、人力成本……各种需要花钱的地方,公司一直在投入,一时半会却无法实现可观的营收。“缺钱,迫切需要融资。”金桥说,每天早上一睁眼,一股压力就会袭来。曾经有一家行业内的大公司提出用3000万融资换取51%的股份,思忖再三,团队最终还是婉拒了这个诱人的“橄榄枝”。“51%给了别人,公司将来就不是我们的了,感觉是在卖孩子,不舍得。”金桥说。

金桥的朋友圈里,经常会“晒”一下自己的加班日常,“本该狂欢的年纪搞得自己像只老狗子。”如果不选择创业,也许金桥早已成为一家不错的大公司里的骨干员工。有时候,他也会畅想一下自己没有选择的那条也许更容易一些的道路,但仅仅是想想。2013年大学毕业,很多同学在企业里发展不错,金桥大呼“羡慕人家”,但问他,如果再选一次,还会创业吗?金桥眯着眼睛笑笑,“会”。

“创业是什么?从悬崖上跳下来,在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然后驾驶着飞机向新的方向飞去。”对于创业,张瑞敏的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而医疗器械行业的创业是一场“长线作战”,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很多企业会在黎明到来之前倒下。“三年是个坎儿”,金桥说,曾经一个创业圈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突然跟他说,“公司垮了,不干了”。金桥清楚地记得,那天,两个男人在一家餐厅面对面坐着,气氛压抑到令人窒息。“他是卖了房子创业的,我跟他说,实在难受就哭出来吧,但他没有,平静得可怕,有一种英雄落幕的感觉。”

在金桥的办公桌上,产品资料、路演信息、网课课表等一堆材料中,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本书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只要你把事情做对了,好的结果自然会来。”书中某一页的这句话,被金桥加上了下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