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显示今起吉新河地区伴随着降雪,气温急剧下降,钢轨、道岔、接头处所极易出现裂纹,大家都打起精神来,调整好探伤仪的灵敏度和探头位置,对小半径和钢轨底无法探测到的地段要配合手工检查,确保检查一公里就安全一公里。”11月17日7点30分,齐齐哈尔工务段探伤车间龙江探伤工区工长吕晓杰对当日作业的安全事项进行提示。
吕晓杰的工区负责铁路钢轨的探伤工作,今天的作业地点位于滨洲铁路,是龙江探伤工区负责的重点地段之一,因为吉新河地下水丰富,一入冬冻土使钢轨平面上出现很多高低差,钢轨长期受列车的碾压会磨耗受损,产生疲劳缺陷,哪怕一毫米的裂纹,都可能会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安排的任务量少,但是要求完成质量必须高。
每天找出钢轨身上的磨损与裂纹等伤病,是探伤工日复一日的工作,由于钢轨内部伤损内部伤损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需要借助超声探伤仪来探测损伤部位,探伤仪上的波形复杂,平均每小时走行速度2公里,不仅要求探伤员耐心、认真谨慎,还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每次作业只要有吕晓杰在,工友们就十分放心。
1999年,吕晓杰申请到探伤车间工作,现在已是有着21年工作经历的探伤工技师,工作中从未出现过任何漏检和失误,车间各工区一些疑难或者不好判定的伤损都会让他去给鉴定下,用车间工友们的话说,“不论多小的伤损,都逃不过吕工长的耳朵和眼睛,最决的是还能初步判定出伤损的形式、大小,就没错过,真让人服气。”
已经一身“绝技”的吕晓杰说,“自己越干越胆小,越干越害怕。1984年使用的手杖式探伤仪精度低,钢轨快断裂的时候才能发现;1998年刚上班的时候使用的是GCT-Ⅱ型钢轨探伤仪、5DSS钢轨探伤仪,伤损在5、6毫米才有显示;如今运用的GCT-Ⅷ型探伤仪2毫米的伤损探伤波形就有了变化,要求检查过程中更加细心、耐心”。
吕晓杰所在的工区管辖242公里线路、430组道岔、9个站线以及昂昂溪、富拉尔基两个大编组场的探伤作业,设备质量好一点的地段每30天至少要检查一次,重点地段吕晓杰和班组的职工每半个月就要来“体检”一次,由于任务量大,为了完成任务量每天至少要徒步6.5公里以上,作业7、8个小时,常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让他的看上去也黝黑、沧桑了许多。
2020年齐齐哈尔工务段龙江探伤工区共完成2194公里探伤任务,焊缝探伤11006头,道岔5160组,发现伤损88处。(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