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庆伦的“培训梦”

2020-11-24 09:20:55 作者: 彭庆伦的“培

相比起“彭董事长”,彭庆伦更爱听别人叫他“彭老师”。

彭庆伦的家,位于云南省会泽县。这里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境内山高、坡陡、谷深,山区面积达95.7%。

山里最缺乏的就是平地,彭庆伦早年就和土地打起了交道。那时候的他想不到,在20年后,和自己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依靠土地养不活自己的乡亲们。

寻梦

1999年,彭庆伦在会泽成立了云南大地红建筑有限公司。由此走上了地产开发之路。然而,生意做得越大,彭庆伦就越惦念住在山里的乡亲。

在有着滇东北“小西藏”之称的会泽县大海乡,村民们的房子一座座“挂”在山崖上;五星乡距离县城只有40分钟车程,然而这里贫困程度也是“五星”;在最偏远的马路乡,很多村民一辈子没见过真正的柏油马路……

自己富裕了,乡亲们怎么办?彭庆伦的心里念叨着。

引导10万人搬迁进城,再造一座会泽新城,这是会泽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2018年3月开始,一场出山大幕在乌蒙深处缓缓拉开。彭庆伦敏锐地注意到,帮扶贫困乡亲们的最好机会来了。

伴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大幕拉开的,还有一座培训基地的大门——2018年4月28日,会泽县委、县政府指派国有公司代表甲方,与乙方云南大红地建筑有限公司依法成立混合所有制的会泽县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由公司承建全县易地搬迁新城建设项目。当年6月,彭庆伦投资1031万元,依托公司成立了会泽县脱贫攻坚建筑技能培训基地。

造梦

乡亲们虽然搬得出,但是如何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这是彭庆伦一直思索的问题。以往,当地贫困群众主要依靠种地、养猪为生,既没文化也没技术,这样搬进县城,以后咋生活?

彭庆伦最了解贫困群众的心思。“我开设这个培训基地就是为了教授大家技术,学会技术才能有就业门路!”

教贫困户学习建筑技术是彭庆伦的长项,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是彭庆伦的点子。成立培训基地,正是要把贫困群众的搬迁梦延伸成为致富梦。

在彭庆伦的建筑公司里,邢尖实现了从脱贫“困难户”到公司蓝领的转变。进城一年来,他从一个在大山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城里建筑工地的井盖工。

“以前在家只会种地,参加技能培训后,学会了建筑工地井盖工的工作。”邢尖说,“现在一天就有300多元的收入,这可比以前在老家种地强多了。”

邢尖的老家在会泽县大海乡,作为全县第一批进城的安置人员,他在参加建筑技能培训班后,到会泽县易地搬迁县城安置点二期建设工地上班,每月有八九千元的工资。“以前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现在干起活也越来越有劲!”,邢尖在发下工资的第一个月,就鼓励妻子武德美也来参加培训,如今武德美在工地上做扎钢筋的工作,月收入也有3000元。

“文能考试答题,武能砌砖建房。”走出培训基地考场,贫困户赵迎春笑着“自夸”。在基地参加了为期一个月技能培训之后,赵迎春顺利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赵迎春是彭庆伦的第三期“学生”,和他一样,这一期有100多位“同学”在这里学到了技术,走上了就业岗位。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贫困群众聚集到这里找出路,又分散到各处谋幸福。在彭庆伦的培训基地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

逐梦

要带领更多贫困乡亲过上好日子,追逐这样的梦想,彭庆伦一刻也没有停歇过。

“走致富之路,需自强自立”“摆脱贫困,要能干会算”“苦练技能,改变人生”……在培训基地的墙上,彭庆伦把墙上贴满了这样的励志标语。

“基地要管得严、教得实、培训出效果。”彭庆伦说。按照“军事训练+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就业保障”的模式,培训基地以“时间短、速度快、素质高、技能熟”为特色,推送理论课、交心谈心、实操练习、工地实习等培训“大餐”,让学员们能够熟练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转变“要我就业”为“我要就业”思想,树立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脱贫的理念,同时对培训暂未及格或技术不透彻学员,鼓励继续参加下期培训,直至精准掌握技术为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