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女士至今仍不敢回想,三年前的那个冬天,若不是恰好撞见女儿希希收到了那个神秘快递,接下来发生的事,会有多可怕。
快递打开,一大瓶安眠药赫然在目。
吴女士惊慌失措,而希希却异乎寻常的冷静。
当时的希希,刚满14周岁。
希希十分清楚寄件人是谁。那是她在QQ群里认识的一个“朋友”。按照这位“朋友”的指引,希希已经在一场网络暗黑游戏中,闯过了一关又一关。这些关卡包括,在身上刻指定图案、服用特殊药物、看暴力视频……对这位“朋友”的话,她深信不疑——只要吞下药片,结束生命,她就会成为这场游戏的赢家,更可以彻底摆脱这个糟糕的世界,获得“重生”。
当然,与此同时消失的,还有她以“付艺校学费”为由,骗着妈妈陆续给“朋友”转去的近20万元账款。这20万元,几乎是这个靠低保为生的家庭,所有的家底。
网络图(图文无关)
希希妈妈想不明白,这只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黑手,究竟为何而来,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而来?
这一切,大数据知道。一项来自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发现:网络,正在成为不法分子物色对象的“快捷”犯罪媒介。《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1%。未成年网民中,在网上遭遇过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占46%。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成年人利用网络实施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中,犯罪方式越来越隐蔽。未成年人既是网络犯罪的受害者,也可能在网络的诱惑下,铤而走险,成为施害者。上海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以“财产型”犯罪为主,包括诈骗罪、贩卖毒品罪、介绍卖淫罪、敲诈勒索罪、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等,其中诈骗罪居于首位。
朋友?凶手?
希希的童年并不快乐。
在她的生活中,“信任”曾经是个那么遥远的词。
希希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妈妈再婚后不久,继父意外重病卧床,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成绩不佳、相貌平平、性格内向……希希就像一只“丑小鸭”,受到校园霸凌,却无处诉说;妈妈为生活所迫愈发急躁和易怒,对希希言语犀利、啰嗦,几乎否定她的一切。
初二那年,希希因为种种原因休学了。网络游戏成了她所有的寄托。但希希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聊天对话框中无意露出的悲观情绪,很快被不法分子盯上了。
“学校里的老师都是这样的,你不要抱有希望”“你妈妈不给你养狗都是借口,他们就是比较喜欢你姐姐”……在游戏QQ群里,希希第一次发现,有一个陌生的“朋友”总是那么耐心地听她吐槽,每一句“安慰”听上去是那样顺耳。
网络图(图文无关)
“朋友”开始约她在网下见面,带她去游乐场,甚至,还给她买了小狗,价格不菲。蹭着小狗毛茸茸的脑袋时,和“朋友”一起在摩天轮上晃晃悠悠时,希希并没有察觉,一场可怕的死亡游戏,在温情脉脉的伪装下,开始了。希希几乎对这个特别理解她的“朋友”言听计从。“朋友”叫她去跟妈妈说,艺校要交学费,她就几次三番去跟妈妈讨要;“朋友”对她说,此生无望,不如早日结束生命,重新选择一次人生,她又想照办。为了实现这终极目标,她几乎像是被遥控一样,文身、服药、和家人决裂……
母女间日益严重的隔阂,如同一道高墙,让希希得以躲在墙角,完成她的计划。
如果不是快递出了“岔子”,希希或许已经“如愿”成为了这场暗黑游戏的牺牲品。
看着手里的药瓶,慌乱中,希希妈妈做了正确的选择:报警。她猛然想起,女儿所经历的一切,和大半年前青少年社工来小区做宣传时提到的一种新型网络犯罪何其相似。
此时的希希,似乎意识到了些什么。当警察和社工赶来,当以为并不爱自己的妈妈惊慌失措地整日守着她,当“朋友”得知她并没有服用安眠药,又不依不饶说让她换一种死法,希希模糊地意识到,似乎,自己并没有那么期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