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民办中学如何改变寒门学子命运?碧桂园这支微电影讲透了

2020-11-26 09:23:15 作者: 一所民办中学

11月,天气愈发寒冷。最近,一部公益微电影的上线,却温暖了无数人。

影片聚焦到了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学子,讲述了他们在追梦路上,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剧情温馨又催泪。

【点击视频,观看公益微电影《国华的孩子们》】

他们都曾是“小天”,后来成了“国华人”

影片很短,仅仅10分钟;影片又很长,讲述的是两代人与命运的抗争。

多年前,杨少敏、蔡莹、王永锟都曾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在国华纪念中学毕业,并在毕业典礼上表明心志;多年后,他们志向不移,有人成为山区支教老师,有人冲锋抗疫一线,有人成功创业。后来,他们又因“小天”产生了联系。

小天家庭贫困,濒临退学。在王永锟捐建的振华小学学生活动中心启动仪式上,支教老师杨少敏发现小天缺席,最终劝他回归学校。小天失联的父亲,也被援鄂医生蔡莹从死神手里救了下来。

三人的故事交叉重叠,但都回归到了对小天的帮扶。小天其实不再只是个体,他代表着贫困学生这一群体。杨少敏、蔡莹、王永锟其实都曾是“小天”,最终都在帮扶“小天”。

他们三人的命运转折,从走进国华纪念中学开始。国华纪念中学是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和联席主席杨惠妍捐资依法兴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如今也是碧桂园“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

这所民办高级中学,招收家庭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品质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并承担他们在校期间所有费用,还提供助学金直至完成本科、研究生、博士等所有学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优质,学校也是按照高标准建设,不仅建有藏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图书馆,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形体训练室、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功能室,音乐室、美术室、历史室、地理室等专业教室,以及6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也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学校每年计划招收200名学子,每年各项日常开支超过6000万元。

在这里,杨少敏、蔡莹、王永锟重燃希望,勇敢追梦,从“小天”变成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国华人”。

一块特殊的校碑

影片中,国华纪念中学校碑出现了多次。校碑,镌刻着学校创办者的殷殷期望,也影响着一代代“国华人”。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校碑上有这样一句话,字里行间透露着创办者对寒门有志学子的怜惜。

杨国强自幼家贫,17岁前未穿过鞋。农民出身的他经常会提起曾经穷得差点没读高中,因得到政府资助才完成学业、改变命运。后来,在兄长杨国华帮助下,他入门建筑行业,从建筑包工头逐步成长为世界500强公司掌舵者。

作为成功走出贫穷泥沼的跋涉者,他深知寒门有志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也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说:“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人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发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靠的是知识和智慧。”

功成名就后,为回馈社会、纪念兄长,他决定为寒门学子做些什么。2002年,他出资2.6亿元,将近一半身家,创办国华纪念中学。创校之初,他就殷切嘱托校领导和教师,学校的教育追求决不仅是考上大学,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学子们来到国华,也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人说,这里没有“贫困生”“非贫困生”之分,尊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人说,在这里起点被拉高;有人说,这里就是一个温暖的家……18年来,3260名濒临退学的贫困学子来到了国华纪念中学,2582人已走出校门,继续深造的学子中已毕业的包括803名硕士、141名博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