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电集团“小哥俩”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2020-11-26 13:57:38 作者: 哈电集团“小

■中国工业报 由庆祝 通讯员 邹海雷

11月24日,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两名职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双双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们分别是哈电集团所属企业汽轮机公司铣工董礼涛和佳电股份装配钳工别林。

产业报国挺脊梁

董礼涛是“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在国产首台30MW燃压机组、国产首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国产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以及国家重点工程主动力系统项目等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端设备中都凝结着他的功绩。从攻克技术瓶颈到步入国内前沿,从担当企业责任到肩负国家使命,一路书写着无悔的人生,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他传承发扬工匠精神,功绩显赫。

有一次,哈汽公司委派董礼涛远赴德国,去学习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操作。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他不负众望,在公司引进这台新设备后短短一个月内,就熟练掌握了这台数控机床加工的全部操作要领,承担起公司首台燃压机组、重点工程机组等重点项目核心部件的加工任务。

国产首台用于国家西气东输项目烟墩站的燃气增压设备,是引进乌克兰的技术,在国外也是经历了二十年的不断改进、完善才成型的产品。哈汽公司引进、吸收这项技术,并且实现国产化,是对关系国家安全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机组的核心部件,大多是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结构极其复杂,需要加工的部位非常多,更难的是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要求还特别高。董礼涛根据机床本身的工作特性,尽可能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保证统一的基准,他自行设计了一套被同事称为“变形金刚”的柔性工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乌克兰燃压机组及重点工程主动力系统的生产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但节约了大量工装设计、制造所需的费用,更关键的是减少了试制阶段的生产周期。董礼涛还在加工158机组转子装配件斜齿汽封弧段时,自行设计成套的系列化夹具,制定独特的加工方案,一台机组就为公司节约80多万元,使高新设备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

此外,他组建了“董礼涛铣工工作研讨小组”,在历经了“哈汽董礼涛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董礼涛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久后又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承担了公司出产的常规火电、核电产品、燃压机组和重点工程产品的中小部件制造攻关任务。其中两项创新成果分别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职工岗位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勤于创造、勇于奋斗,通过不断创新、钻研破解难题,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哈电集团和哈汽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董礼涛获奖后表示。

图为董礼涛领奖后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装配大师”的敬业情怀

别林是佳木斯市唯一的“龙江大工匠”,他在多年的装配岗位上磨练了一身好本领,凡是公司处理不了的问题,领导犯难的生产任务,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别林,只要有他在,装配就没有处理不了的问题,企业的高难产品都是他来装,几乎所有新产品装配都是他干。第一台立式轴瓦电机、第一台两级座式注水泵电机、第一台主氦风机、第一台K1类电机等等。他还为佳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骨干,32年的时间,别林一共培养了34名徒弟,他的徒弟中有不少人成了省市劳模,成了公司的顶梁柱。

有一次,用户急需的YB710功率1025千瓦电机在出厂试验过程中发生振动问题急需排除,否则将影响用户单位的正常生产。别林接到任务后,领着他的团队投入到紧张的忙碌中,连续两天两夜的奋战,当黎明曙光到来时,振动问题终于被解决了。别林却脸色苍白、眼睛发红,还未来得及坐下休息,人便一下子晕倒在岗位上。诊断结果出来了:胆源性胰腺炎,胆囊需要切除。手术住院的一个月里,他的体重由原来的120斤下降到105斤。临出院时,医生告诫:必须修养半年。可听说工段又接了一批生产任务的消息后,他拖着瘦弱的身子便一头又钻进了车间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