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记·11月26日丨姑娘,好样的

2020-11-26 21:57:19 作者: 中国日记·1

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托举嫦娥五号探测器一飞冲天。在发射现场,一名年仅24岁的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同时也是嫦娥五号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

这个小姑娘叫周承钰,同事们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大姐”不仅能吃苦、肯吃苦,在工作中更是以能啃硬骨头著称。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周承钰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度的180多级钢铁台阶,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直立行走,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这种工作环境让很多人畏于尝试,而周承钰勇攀“天梯”,在这里干了整整60天,没有一句抱怨。

到单位工作两年半间,周承钰换过五次岗,每一次换岗都需要极大勇气,换岗做指挥员困难,此次担任“国字号”嫦娥五号指挥员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大姐”依旧冲得上、拉得出、打得赢。为了做好工作,她每天在发射塔上下奔走协调,帮忙搬运几十斤的管路,即便脚肿了、嗓子哑了,也从未有过一丝懈怠。正是凭着这种坚韧、勇毅、执着,连接器系统适应了本次任务以来的多次计划调整,保证了此次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大姐”虽然不大,但顶住了大压力、扛起了大责任,发挥了大作用。近年来,科学界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周承钰这样极富青春气息的年轻面孔。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而攻克世界级科学难题——造血干细胞归巢记的中国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岁。1989年出生的黄芊芊现任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博士生导师,她的团队研制出的新机理超低功耗器件打破了国际上硅基隧穿器件的亚阈摆幅纪录,并被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指南(ITRS)及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指南(IRDS)引用;获得“青年科学家奖”的清华大学90后女博士万蕊雪攻克了结构生物学世界公认的难题——剪接体三维结构及RNA剪接的研究,目前正从事着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科学研究和治疗工作……这些青年科研工作者能吃苦、超级拼、素质硬,壮大了我国的科研人才队伍,让我国的发展蒸蒸日上,稳步向前。

时代的呼唤激发青年创新潜能。放眼当下和未来,青年科研工作者大有可为。一方面,国家对科技创新重视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科研工作条件变得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可持续发展,要攻破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科技创新必须跟上。对青年科研工作者而言,这是一片广阔天地。希望他们能把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让青春在干事创业中燃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思宁 文字 李芸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