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老人成了金牌调解员

2020-11-27 05:59:13 作者: 71岁老人成

梁秀琴

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又要开锣了。每年只有10%左右的通过率,让很多人在法考面前倍感压力。然而有一个年逾古稀的阿姨迎难而上。她明明不用考试,却在退休之际,连着参加了好几次“法考”,还通过了;她明明可以不工作,却前脚刚退休,后脚就上岗,还成了优秀模范。她就是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的金牌调解员“梁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通讯员司新宣

“女包公”退休后通过“法考”

梁姨,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梁秀琴”。1979年,梁姨调入刚重建的海康县人民检察院,成了一名办案员。在检察院的工作,要求她快速掌握刑事法律知识,为了胜任这份工作,梁姨开启了学法之路。

梁姨学法,全靠自己折腾。她购来大量法律相关的杂志、书籍,海量的阅读让她的法律知识储备不断增加,她还结合自身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就这样,梁姨从一个职场小白,转变成了法律专家。

在梁姨的职业生涯中,没有一宗错案、没有一宗人情案,没漏捕漏诉过一个犯罪嫌疑人。群众都称她为“女包公”“巡按”。2005年,英姿飒爽的“女包公”梁姨光荣退休了。

2002年,临近退休的梁姨,报名参加了第一届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们不理解梁姨为什么要做一个“高龄考生”,梁姨淡淡地说:“法学如浩渺烟海,我一直在学习,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为了检验学习成果,就想着去考场试试。”

“法考”难度很高,对梁姨来说也一样。首先,题目多,往往需要看完题目的下一秒就做出判断。其次,没有重点,法学如海,你以为你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是考的总是你没掌握的那一部分。最后,容易钻牛角尖,因为检察院工作原因,面对题目,纵使它再简单,梁姨都会习惯性往更深层次去思考,最后导致偏题。

第一次考试失败了,但她没有灰心,依然选择继续考。一年年考试,一年年失败,直到2006年,梁姨终于通过了“法考”,那是她退休后的第二年。

梁姨的女儿从小受母亲影响,大学选择了法学专业,2006年,女儿毕业时,和母亲一起报名了“法考”,可惜的是,梁姨通过了考试,女儿却没有。女儿有些灰心:“妈妈,你打击到我了。”梁姨笑呵呵地说:“这样你就会更有动力努力学习了。”后来女儿第三次考试时,终于通过了。

开启第二职业生涯

2006年,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办要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对外招聘人民调解员。当时,梁姨的老乡正在街道司法所工作,他知道梁姨退休前在检察院工作,又通过了“法考”,具备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而且口碑很好,就向司法所推荐了她。

当时,梁姨刚退休不久,正愁没地方发挥自己的价值,一看有新工作了,手一挥,就来深圳了。因为履历优秀,司法所没有犹豫录取了她。

梁姨说:“在检察院工作时,都是按法律规定办事,但是人民调解却需要融合法、理、情,更加人性化一点,也更加灵活一些。打个比方,之前是数学题,有明确答案,现在是语文阅读理解题,大致方向不变,言之有理即可。”

梁姨主要负责劳资、租赁、服务合同、供货合同、家庭婚姻等纠纷。疫情防控期间,劳资纠纷,工伤纠纷和租赁纠纷大幅增加。梁姨原本就不小的工作量,陡然增加了很多。

梁姨很开心,很享受,她用自己的所学帮助了很多人。从事人民调解多年,梁姨越来越能够感受到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最低成本,最灵活解决矛盾纠纷的平台,也为司法机关缓解了很大压力,同时,人们通过调解纠纷的亲身经历,增强了法律意识。

梁姨很感激这份工作,让她收获颇多,“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家人的支持,当事人的感谢,学习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识,我把活着的每一秒都活出了价值。”在人民调解这张考卷上,梁姨用专业、耐心、爱心,答出了漂亮的成绩,她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还拥有了“梁姨调解工作室”。

对于调解员的工作,梁姨表示,对于这份工作,她是享受的,而调解工作对自己来说也是乐趣。她非常享受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达成和解的过程,就像做题,当她抽丝剥茧,解开一道难题的时候,那种喜悦是控制不住的,特别是题目越难,解开后成就感就越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