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璀璨

2020-11-27 06:04:40 作者: “北斗”璀璨

听了汇报,孙家栋先蹲下身子,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但发动机底部离地面只有五六十厘米,看不太清楚。谁也没有想到,孙家栋索性躺在地面,脸朝上,身子往发动机底部慢慢蹭,终于看清楚了疑点情况。

孙家栋从发动机底部钻出来,喘了几口气,说:“应该只是擦了一下,问题不是很大,但必须立即请厂家的专家来鉴定。”

他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此时秘书想搬一张椅子让他坐下休息,被他用眼神制止了。旁人不知道孙家栋犯有陈旧性腰肌劳损,剧烈的疼痛常常会让他步履艰难。

事后,李祖洪感动地说:“当时,看到78岁的孙老躺在地上,钻进发动机的底部,我们真的很感动!”

发动机厂家的专家赶来了,经探伤仪探测机体没有裂痕,高温涂料也没擦坏。几方评估后,可以按原计划发射。

卫星转场到发射区,与火箭对接,进入卫星状态检查,整流罩合上。

然而,在最后的总检查中,应答机里面一个振荡器工作临界,时而停振,时而正常。卫星上天后,有可能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

发射场区指挥部经慎重研究决定,问题必须彻底归零才能发射。

在六七十米高的发射塔架上,重新打开整流罩,科研人员几经周折,将几十个螺栓拧下来。整流罩打开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卫星的舱板打开,才从卫星里面取出应答机。

发射场无法修复应答机,试验队员抱着应答机,火速送往成都。

此事过后没多久,4月11日,孙家栋又赶到西昌发射场。

刚下飞机,他便问李祖洪:“应答机的问题解决了吗?”

李祖洪摇了摇头:“还在成都修理,急人,都快火烧眉毛了。”

孙家栋对李祖洪说:“不可松懈,一切按预定部署进行。”

应答机终于修复,从成都火速送回发射场,已是4月13日中午。

4月14日凌晨,北斗二号系统第一颗卫星,终于顺利升空。

5时16分,太阳翼帆板成功展开。

在指控中心,孙家栋注视着面前的大屏幕,神色淡定,心中却是波涛翻涌。他知道一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再过不到72个小时,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的导航信号频点就将过期作废。卫星仅仅发射成功还不算,必须在72小时内顺利开机、正常运转,而这一切,谁也不敢打保票。

太空中的频率资源十分有限。2000年4月17日,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导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国际电信联盟辟出两小段资源作为卫星导航合法使用频段。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谁先占有谁先用”的原则,必须在7年有效期内发射导航卫星,并成功接收传回信号,逾期则自动失效。

因此,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卫星入轨后,按规范操作,卫星要在真空环境下暴露5天后再开启设备。提前开启,很有可能引发微波信号大功率微放电,导致卫星报废。可是再等5天,势必错失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最后期限。

16日20时14分,我国申请的空间频率有效期只剩下不到4小时。

孙家栋从座席上站了起来,拧眉沉思了片刻,与在座的有关同志会商后果断决策:“加电开机!”

当晚,十几家终端设备厂家,在北斗系统主控站的一个大操场上,把接收机摆成一大排,技术人员在焦急中不时仰望漆黑的夜空,等待着一个“精灵”——那个来自远方的信号。

“有了!”不知谁最先喊了起来。

21时46分,地面系统正确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B1导航信号。

21时54分,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B2导航信号。

22时03分,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B3导航信号。

整个大操场上欢声雷动。

此时,离国际电信联盟限定的时间仅剩2小时。

犹如世界杯比赛的“压哨破门”,北斗系统申请的卫星导航信号频率与轨位资源保住了,中国北斗在最后时刻,拿到了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

第二天,在宾馆吃早餐时,孙家栋把李祖洪、谢军还有一些骨干招呼到一起,交代了下一步工作后,缓缓地说:“最近我听说了一段话,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说的,说得特别好。”

大家都放下了筷子。

孙家栋认真了起来:“这段话是这么说的:在北斗工程起步之时,我们也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巨人’可不这么想,他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他的肩膀上。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成为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