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普村的道德银行。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不得已,马天请来彝族德高望重的调解员帮忙劝说,还要求村干部、党员带头做工作。大家做了一天工作,才说服这家人丧事简办。
“第一家的工作做通了,后面就好办多了。”马天与村干部在火普村成立“道德银行”,将“援建资金”变“奖金”、“慰问品”变“奖品”,通过道德积分引导村民形成良好风气。
马天觉得,村民的很多陋习都是由于不了解外界造成的。“村里很多年纪大的人汉语不太好,不了解外面,更不用说外出打工了。”
在他的努力下,村民家家户户都看上了电视。马天希望,这样能让村民们多了解外界的生活,“不做井底之蛙”。
今年5月,马天结束了自己五年的驻村工作,回到了西昌市。他还记得,“回去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有十几个村民自发坐车来到西昌看我,当时真的很感动。”
吉地尔子家的腊肉香肠挂满了厨房。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火普村百姓的生活也好了起来。村民吉地尔子今年彝历新年杀了两头200多斤的乌金猪,除去送亲戚,剩下的肉,做成腊肉香肠,挂满了厨房。
当地人告诉记者,今天的生活,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