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映象网
编者按:近日,一辆开往郑州的急救车上,“医生吃香蕉被网络暴力”事件冲上热搜,让急诊科医生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即便是经历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众对特殊事件中的医护群体仍然抱有误解。
但生命的起舞,从来就不曾缺少他们的参与。在这座城市,他们最“急”,他们也最“冷静”。他们每天追问生死,他们时刻经历动魄惊心。他们是逆行英雄,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为此,映象网特推出《郑州“急”先锋》系列报道,看郑州急诊科医生如何执甲上阵,护佑生命。
急诊医生王泽华
映象网记者 程琳/文 王浩峰/图
一声急促的铃声,“孔雀蓝”们两分钟内在急诊科门口涌出,冲入急救车,关门、发车,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兵,绝尘而去。
就是这样的铃声,就是这样时刻紧张的场景,即便在不值班的夜晚,也会时常萦绕在90后急诊医生王泽华的睡梦中。他时有惊醒、坐起,急忙“出诊”,恍然才发现自己原来在家里。
王泽华,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4年,目前在院前急诊工作一年半的时间。11月27日,正是王泽华妻子的预产期,他老老实实地守在妻子身边一整天没敢“挪窝”,见妻子的孕肚一直没“动静”,晚上6点,他叮嘱家人照看后,赶往医院,坚守夜班,又开始了急诊“赶夜人”的工作。
夜班开始前,王泽华接受记者采访
急诊科没有剧本
“急诊苦,急诊累,急诊医生没地位。”曾有人这样调侃急诊医生,但王泽华对于从事急诊工作不曾后悔。
他仍清晰地记得在急诊科第一次值班时的期待与紧张,记得成功救治患者的喜悦、面对患者病情变化时的冷静、被患者误解时的委屈,还有看到新闻上同行医生被暴力对待时的愤怒……
五味杂陈,难以描述,一件件往事经常浮现在眼前。
夜市中双方发生口角而大打出手,多人被利器所伤,急救小组到达后,现场凌乱不堪,充斥着血腥味,王泽华即刻评估病情、止血、包扎、液体支持、紧急处理后转运入院,其中一患者腹部脏器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极为凶险,好在抢救及时,转危为安。
夫妇争吵后,妻子口服大量安眠药物,急救小组到达后,女子却拒绝救治,王泽华经过40分钟的疏导劝说,她才同意转运入院进行洗胃、导泻等进一步治疗。
85岁高龄患者突发意识丧失,病情危急,王泽华接到指令后即刻电话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胸外按压,到达现场后立即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经过30分钟的抢救患者终于自主循环恢复,保留了患者生存的一丝希望。
还有交通事故、火灾现场……每每都有“孔雀蓝”们的身影。
“没办法预测下一个接诊患者的情况,急诊日常工作很复杂多变,以不变应万变是上策。”王泽华说,急诊科没有剧本,这里的无常就是日常。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转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技能提升,无论是沟通技巧还是应急处理能力。上班时,细心的他积累经验;下班时,不放过分毫时间,充电学习;科室模拟急救演练时,他也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练习,确保准确无误。
每次出诊前,院前急救的护士都需要对急救车上的物品与器械整理检查
火急火燎VS如履薄冰
“喂喂,您好,患者现在什么情况?”凌晨1点,王泽华又接到了急救任务,快速上车出发的同时,他已经拨通了求诊者的电话。
在路上,王泽华跟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先询问患者的情况,初步判断病情,第一时间给出家属相应地指导,并再次确认精确位置。20分钟内,王泽华所在的急救小组就把患者及家属接到医院。
“好多人打120的时候,不知道位置精准的重要性,习惯报哪条路多少号,这样有可能延误抢救病人的时间。最好是报哪条路与哪条路的交叉口,路南路北还是路东路西。如果现场人手充足,情况允许,最好能到路口或小区门口接一下车,从而赢得抢救时间。”王泽华说,来急诊看病的人,最为突出的一个字就是“急”,心情和表情都是火急火燎。但医生不能一味地急病人所“急”,而要急病情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