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故事 窦晓莉:我和我的老邻居们的陈年旧事

2020-12-04 10:02:12 作者: 西安故事 窦

古韵盎然的东木头市

我家东边的隔壁29号,是一个卖烟酒的小杂货铺,这是我同学金淑芳的父母开的。那时我常常帮我爷爷奶奶在那里买烟和生活用品,店的后面住了几户人家,“尚友社”的著名演员王集志、王玉琴夫妻就住在这里。我有幸多次看到他们二位主演的秦腔戏如“梁三伯与祝英台”、“白玉楼”、“党的女儿”等,他们的一对儿女也颇有戏剧天赋,常常在院子里摆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两个人就能唱一台戏,他们的唱腔、台步、举手投足有板有眼,后来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继承他们父母的秦腔事业。

东木头市还有好几个小巷子,太平巷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住着我的两个发小,惠仲秋、李柏亮。惠仲秋的家应该是租的房子,一家人住在一个小房子中,家中放满了东西,空地很少,记得常常去她家玩,走的时候她会送我,几乎送到我家门口,我再送她,又能走到太平巷口。可惜这个友谊不久,在小学四年级时她随父母搬走了,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李百两给杨瑞章、刘永昌介绍李家大院

作者(左一)和发小参观李家大院

李柏亮(李百两)家也住在太平巷,听说他们家的大宅院是他的太爷在清末买下来的,是一个两跨四进的超大宅院。他们祖上是做皮货生意,从清末一直延续到民国,民国时荣获业界美誉:“兔皮大王“,声名远扬,产品销到成都、上海,再由上海出口到国外,为当年同行业者的佼佼者。李家大院是一个神秘的高墙深院,虽然和李柏亮同窗九年,却从来没有进去过,2019年我们回国有幸拜访这一大院,果真名不虚传,木雕砖雕图案无不寓意美好,虽是百年老宅,却让人眼前一亮,雅致清新、淡雅脱俗、雕梁画栋,花红叶绿,真是闹市中的世外桃源。

那天发小高菊英、高啟宏、张玉龙、白岳忠、张帆及我和我的先生浩浩荡荡开进李柏亮的家,见到了他的大哥、二弟夫妻及小弟,一家人待人诚恳热情、虽然我们是一墙之隔的百年老邻居,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经过交谈,大家相互介绍,一下子就变成无话不说的熟知的老朋友了。

过了太平巷,就是菊英家。菊英是我的发小也我的是同学,她是一位聪明乖巧的女孩,她不但书念得特别好,而且是班里的干部。她关爱班级帮助同学,她的父亲高又明先生是辛亥革命先驱,也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是陕西本土第一批加入同盟会的核心会员。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是在他们家的客厅里,挂着孙中山先生亲自书写的“博爱”二字,听说是孙中山先生为嘉勉她父亲在同盟会的卓越贡献所写。

好友菊英家门口

她父亲去世早,妈妈带着他们兄弟姐妹五人艰难生活,高妈妈非常善良、慈祥和蔼、开朗乐观,现在想起来,我们上小学那个年代,应该是她最艰难的日子,有很多我们孩子们不知道的烦心事,但她从来没有因为她的不顺心,她的逆境而对我们这样的小孩疾言厉色相反她平易近人、诚恳热情,没有一点大人的架子,说起话来总是和言悦色,还请我们小不点吃东西,他们家在辣子加馍里放一点香油,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辣子夹馍。记得有次他们家保姆蒸馒头时碱放多了,馒头又虚又黄,碱味大,家里几个小孩特别是我很喜欢吃,我家蒸馒头,延续了农村不放碱的习惯,馒头又硬又酸,所以对这个碱大的馒头印象极为深刻。

在菊英家看到学习成绩优异的两位哥哥,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不能上大学辍学在家,在我和菊英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我们初中毕业一定要上中专,不要为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犯愁。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高启纶大哥已经是西安有名气的中医师了,热爱写作的他,常常会在报纸上、网络上发表文章。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