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在我心中(我与一座城)

2020-12-09 07:20:33 作者: 浦东在我心中

图为浦东新区城市风景。

印象我国

我曾在书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上海和我相伴了七十年。在那本书中,我把心目中的上海,方方面面都写到了。唯一写得少一些的,是浦东。一来由于零零星星应报刊之约,已写过一些和浦东有关的文字了;二来也由于上海浦东开发敞开三十年来,我一向亲近重视着浦东,对浦东的悉数,都太了解了。浦东新区的三十六个街镇,能够说我都走遍了。所谓视而不见,天天接触到的人和事,感触到的改变,反而显得往常了,没想到去书写。

但也正因如此,浦东一直在我心中。尤其是改革敞开四十多年来,浦东大地上的改变,我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记住半个多世纪前,作为日子在浦西胡同里的孩子,咱们是把“到浦东去”视作一次小小的、饶有兴趣的郊游和玩耍的。坐着电车、公交车到了外滩,只需坐摆渡船,就能到浦东去。来回的摆渡费,总共才六分钱,就能坐上轮船,在船上看黄浦江景,还能感触江风拂面时那种清新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咱们这代人少年时的乐事。回头想想,这可能是花费最廉价的“旅行”了。

不过到了浦东,除了岸边有一些造船厂、钢铁厂,只需坐公交车走出两三站路,眼睛里看到的就满是稻田、蔬菜地、棉花田了,当然还有一个一个绿树映衬下的村庄。

三十年前,我从贵州调回上海作协作业,就居住在浦东的潍坊新村。记住那时分带孩子走出新村漫步,走不多远就能见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咱们还走进农家小院,细看宅院中明澈的水井。

今日呢,大约便是在农家小院的这个方位,屹立起了引人注目的高楼,浦东人引认为豪的金茂大厦、举世中心、上海中心,一座比一座巨大,一座比一座壮丽。最高的上海中心,超过了一百一十层,其间第五十二层开办了全国有名的“高楼”书店:朵云书院。我常常走进去观赏,哈!书店里总是生意兴旺,许多读者在那里看书、选书。邻近的修建更是密密麻麻,大街之上门庭若市。假如没有导航,连我这个老住户来到这儿,都会走失呢。

中学生年代,我和几位同学曾骑上自行车,一次一次去往浦东的高桥海边旅游,既博览大海的风光,又逛了江南风情浓郁的高桥古镇,有时还能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上吃一顿农味十足的年饭。那些年所见这儿的人们,不是在大田里摘棉花,采乳黄瓜,便是在古镇的老街上呼喊叫卖蔬菜瓜果和鱼虾。

而今日的新浦东人,许多在陆家嘴、张江、外高桥、临港新城的公司里上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今世传奇。双休日的空闲韶光里,偌大的世纪公园、陆家嘴的融书房、滴水湖畔的书屋,则成了他们经常光临的场所。

就拿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里的融书房来说吧,它的方位就在闻名的金茂大厦周边的马路上,又在浦东老百姓聚居的社区里。“融”书房,是融进居民们中心,融进一般读者中心,融进开发区的现代时髦和文明气氛中心。其实这融书房原本是一幢旧式三层楼石库门房子,在听取了邻近居民和文明界人士的定见之后,它的外墙悉数被刷成了白色;而小楼里边呢,在不损坏主体结构的条件之下,悉数改成了大大小小、风格纷歧、较为高雅特别的阅览空间。如此一来,每个读者走进来,都能感触到书香的气氛,既舒适又惬意。在融书房里,眼力所及之处,看到的满是书。不仅在书架上,在楼梯两旁,也满满地堆着书。假如其间有一本正好招引了你,你想翻一翻,看一看,只需就地在楼梯周围坐下,就能够阅览了。

不要认为融书房的功用仅仅只是读书。书房的角落里、靠墙处,都安装着电脑,便利读者随时查阅档案与材料。三楼还有一个专供小型会议与研讨运用的会场。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会场里的设备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媒体及互联网衔接相通,只需与会者赞同,研讨的论题,会议的内容,能够一起让一切感兴趣的朋友听到、看到。我在这儿参加过几回和读书、写作有关的活动,活动现场不过二三十人,但网络上的点击率少则二三十万,多则六七十万。

来到浦东的每一个人,浦东人和浦西人,上海人和外地人,我国人和外国人,简直都会萌发登上金茂大厦、举世中心、上海中心顶层的主意,或是登上东方明珠,放眼瞭望一下今日浦东的壮美景象,那种感觉,该是何其痛快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