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幼儿园”
新华社西宁十二月14日电题: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幼儿园”
新华社记者王金金、王艳、蓝翔
严冬时节的可可西里滴水成冰。
上午九点,在索南达杰维护站驻站的巡山队员赵新录、邓海平、达才,带着奶瓶和奶壶,来到维护站后边的一片草地。
“可可西里野外太冷,手很简单粘在铁锁上。”邓海平小心谨慎地打开了围栏的门锁。“奶爸”来了,远处8只小藏羚羊敏捷跑到巡山队员身旁,用头蹭他们的裤腿、咬衣角,簇拥着向草地的低洼处移动。
“1只、2只、3只……8只都在,很健康。”邓海平告知队友们。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邓海平给藏羚羊幼仔喂奶(十二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艳摄
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劲风天,刚灌满热牛奶的奶瓶外缀满水珠。赵新选用嘴试了试温度,赶忙把奶瓶喂到了羊羔嘴里:“这8只羊羔是本年从卓乃湖救回来的,只要5个月大,不能喝凉奶,会拉肚子。”
每年迁徙产仔季,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的母藏羚羊会来到可可西里卓乃湖会集产仔,然后再带着羊宝宝回家。
“羊在前面跑,狼在后边追”,翻山越岭中,一些雌性藏羚羊不幸丧身,在苍茫荒野中留下重生的小藏羚羊。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达才给藏羚羊幼仔喂奶(十二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艳摄
“巡山时,无论是碰到和妈妈走散的小藏羚羊,仍是其他受伤的动物,咱们都会带回维护站照料,一朝一夕,维护站就有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赵新录说,这所占地550亩的“幼儿园”分为巨细两个网围栏区域,小围栏里养的是小藏羚羊和1只小黑山羊,大围栏里养了4只两岁的藏羚羊和1只成年藏原羚。
“你们现已吃饱了,该换小个头儿的啦。”邓海平把奶瓶从三四只羊羔的“攻击”中抽出,回身将终究剩下的半瓶奶喂给了其间一只瘦弱的藏羚羊。
可可西里索南达杰维护站站长赵新录在给藏羚羊幼仔喂奶(十二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艳摄
邓海平说,这只羊羔体质差,刚来维护站就开端闹肚子,不吃不喝好几天,“喂完药,羊羔仍是不吃饭,我就把它抱到宿舍里盖上被子一同睡,每隔一两个小时喂一点儿水,再渐渐加一点儿牛奶,两天两夜没合过眼。”
喂完奶,8只小藏羚羊依然紧紧黏着巡山队员,队员们走一步,羊羔跟一步;队员们快跑,羊羔也跟着跑。
可可西里索南达杰维护站外的一群藏羚羊(十二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艳摄
“再过四五个月,这些羊羔就不必喝奶了,等它们到两岁,就可以在大围栏里进行野化练习,逐步削减和咱们见面的次数,终究野化老练回到大自然。”达才抚摸着其间一只羊羔,擦洁净它嘴角的牛奶。
据了解,这地点海拔4440米处的藏羚羊“幼儿园”,从2000年至今现已协助300多只藏羚羊重回家乡。回到维护站,队员们站在火炉旁不断跺脚取暖,死后挂着一块写着“高原卫兵”的牌子。
可可西里索南达杰维护站一隅(十二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艳摄
救羊、驻站、巡山……20多年来,百余名巡山队员先后来到可可西里,守护着这儿的万物生灵。现在藏羚羊数量已从1997年的缺乏2万只,康复到7万多只。
“尽管舍不得,但照料羊羔不是为了把它们留在身边。”邓海平说,自己最想看到的是成群的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奔驰、寻食,那才是可可西里最美的姿态。
可可西里索南达杰维护站救助的一只藏羚羊(十二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