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领略自然博物馆之美——与北京自然博物馆专家一席谈--视界网

2021-02-02 12:07:06 作者: 如何领略自然

光亮日报记者詹媛

作为年访问量超越180万人次的博物馆,北京天然博物馆一贯深受欢迎。可是,俗话说“熟行看门路,外行看热烈”,观赏天然博物馆,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办法,让人不只看“热烈”还能了解些“门路”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天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请他来点拨少许诀窍。

观众在北京天然博物馆观赏展览。光亮日报记者詹媛摄/光亮图片

看展品: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个藏奥妙

硕大蠢笨的海龟,飞跃跳动的小鹿,匍匐蓄势的猎豹……在北京天然博物馆,一层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展厅陈设着生活在亿万年前的动物,楼上的非洲大草原中的动物标本也绘声绘色,让人似乎身处大天然中。

这也正是天然博物馆展品异乎寻常之处。

“天然博物馆不同于标本馆。标本馆的标本只是科研用的资料,一般不会展现出其行为姿势和生存环境。天然博物馆的展品不只需求复原其时的身形和动作,并且还要展现行为组合。它需求复原生态原景,展现出生物之间的联系,蕴藏着生态原理和科学概念。”孟庆金说。

“天然博物馆可不是建个馆就能开门那么简略。它要重视内容。所以这也就要求咱们有必要提高本身的科学研讨才干,为大众供给内在丰厚的科普产品。”孟庆金表明。正因如此,展出的每一件标本都深藏着大天然的奥妙。咱们观赏时,就不能孤登时看每一个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而是要将视界扩大,调查它们与哪些生物形成了食物链、它们是生活在热带雨林仍是田野荒漠,然后发掘出展品上藏着的天然原理和常识。

“还能够换一种观赏办法,训练感知和调查才干。以一层陈设的爬虫类和小型哺乳动物骨架为例,假如是带着小朋友,能够引导他们仔细调查这两具骨架的差异。”北京天然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郑钰介绍,“例如,上边这个小型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的四肢是不是长且在身下,下边这个爬虫类化石的四肢是不是短且在身侧?这就十分明显地表现了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虫类在行走行进上的差异,并且还能够使观众形象直观地把握长短概念。”她弥补说,还能够比照两个骨架的头部,“小型哺乳动物是不是头部愈加立体,而爬虫类是不是愈加扁平?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形象直观的比照又能够引出头骨对动物脑容量的影响,再往下引申,就触及物种进化、生物来源等概念了。”

看科研:恐龙茸毛、小兽下崽都有国际影响

讲完看展品的门路,就来到了北京天然博物馆一楼的小二层,这是一个坐落一楼和二楼之间的夹层。这儿展出的是北京天然博物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效果。

在孟庆金看来,要做个懂天然博物馆的“熟行”,不看这个馆的科研效果可不行。“科研是一个天然类博物馆中心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其他各项事务活动的支撑。”他说:“从国际上来看,不论陈设方式有多么新颖,假如没有研讨根底,就难以显示特征与特性。具有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效果,是国际闻名大馆的标志之一。”

接着,他点出了北京天然博物馆这些科研效果的要害所在。第一个是在小二层最左边的一个生物,它头顶长红褐色茸毛,翅膀茸毛黑白相间,腿上也长满茸毛,还一向延伸到脚趾邻近。

“这可不是鸟,这是恐龙。它的名字叫赫氏近鸟龙,是与鸟类联系比较挨近的恐龙,长有四个翅膀,体型如鸡一般巨细。”孟庆金介绍说,要害之处在于“以往关于恐龙的体色多以猜想为主,但这只恐龙却是初次提醒了完好的全身茸毛色彩。”他解说说,之所以能完结这一点,是因为在其化石上找到了保存很好的茸毛样本,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辨认出了一种叫作“黑素体”的颗粒,经过对其巨细、形状、摆放密度进行丈量和计算,结合现代鸟类样品比照,终究确认这个恐龙全身茸毛的色彩。

坐落一层的别的几个科研效果,其重要性都表现在“已知最早”。“咱们还有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会飞的兽——似叉骨祖翼兽,最早下崽的兽——中华侏罗兽,最早上树的兽——攀缘灵活柱齿兽,最早挖洞的兽——短指发掘柱齿兽等等效果。”孟庆金说,这些效果均已在国际顶尖期刊《天然》或《科学》上宣布过,表现了北京天然博物馆在国际上的科研影响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