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研究揭秘中生代鸟类演化轨迹

2021-02-03 17:58:39 作者: 中国科学家研

中新网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生代白垩纪(距今约1.3亿年至6500万年)部分今鸟型类是怎么躲过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生物大绝灭,而逐渐演化为现代鸟类?

我国科学家初次经过对中生代鸟类特征(“形状空间”)和体型(“体型空间”)的多样性演化进行比照研讨,发现中生代鸟类两大首要类群、一起也构成姐妹群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显现出天壤之别的演化轨道。

中生代鸟类体型空间散布。王敏 供图

正是两者的不同演化轨道,或许构成二者在白垩纪生物大绝灭时的不同呼应:一切的反鸟类都绝灭了,而部分今鸟型类存活下来,并在此次大绝灭后的新时代伊始辐射演化,终究构成一切现代鸟类。

由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员王敏、张驰、周忠和共同完成的这项现代鸟类溯源研讨重要效果论文,北京时刻2月3日在天然指数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宣布。

论文榜首作者王敏研讨员介绍说,本次研讨经过对很多中生代鸟类肢骨的丈量,以四肢骨骼长度来界说“体型空间”,依据解剖学特征量化“形状空间”,以及两者随时刻的改变。此外,选用根据系统发育联系的主成分剖析办法除掉亲缘联系,最大程度确保采样点的独立性,一起恢复先人节点,来展示不同类群的演化趋势。

中生代鸟类形状空间(离散特征)散布。王敏 供图

研讨成果显现,中生代鸟类首要类群——反鸟类、今鸟型类和更为原始的“基干鸟类”(“基干鸟类”并不是一个单系群,而是包含孔子鸟类、会鸟类、热河鸟类和鼻祖鸟类),它们在体型空间上没有显着分异。

不过,这三个类群的生态习性差异明显,如反鸟类都是树栖、今鸟型类多是地栖,而“基干鸟类”中的热河鸟和鼻祖鸟还具有爬虫类典型的长尾骨。这样的“对立”阐明“体型空间”在演化上相对保存,这或许是包含飞翔在内的挑选效果的成果。在比较这三个类群时,今鸟型类在一切多样性的量化指标上都高于其他两个类群,反映出在今鸟型类演化中,其体型变得更多样,这也与该类群在晚白垩世呈现多样的生态类型相一致。

王敏指出,在“形状空间”上,中生代鸟类三个类群分异明显,反鸟类和今鸟型类之间的差异跟着时刻推移变大:反鸟类在其演化过程中,特征多样性的添加简直阻滞,甚至有变小的趋势;今鸟型类多样性增大,呈现形状特征十分不同的类群(如鱼鸟等)。“尽管反鸟类是现在发现物种数目最多的中生代鸟类支系,可是今鸟型类在一切多样性指标上都是最高的,这反映了物种多样性和形状多样性在一些类群的演化中是不同步的”。

王敏表明,归纳起来,这次研讨取得反鸟类和今鸟型类天壤之别的演化轨道,首要体现为:反鸟类是在穷极已有的“体型空间”和“形状空间”来添加物种数目,当今鸟型类则是不断扩张“体型空间”和“形状空间”的规模;演化相对短促的反鸟类也反映在其单一的生态习性上,与之相对,今鸟型类则已呈现包含潜水、树栖、地栖等多种生态习性。(完)

【修改: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