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变为用户,别掉进算法的“陷阱”

2021-02-20 08:03:48 作者: 读者变为用户

读者变为用户,别掉进算法的“圈套”

作者:赵丽瑾

网络文艺对用户几乎没有门槛,加之杰出的文娱性,招引网民汹涌参加。新华社发(王威摄)

今日,网络短视频、影视剧的观看者、网文阅览者、网络游戏玩家、网络音乐听众等,都被看作“用户”,即运用者。传统的受众指信息传达、艺术审美的承受者,是读者、观众或听众。比较而言,网络文艺用户,则杰出作为个别的运用者身份,其主体性与差异性受到重视。在网络文艺的昌盛开展中,用户可以消费文娱,也可以寻求艺术审美、文明考虑;在文艺的互联网虚拟时空与实际国际中,用户既是网络文明与艺术内容的顾客,也开端扮演内容传达、出产的参加者人物。

那么,脱节单一受众身份的网络文艺用户,能否实在转化人物,在人类文明与艺术开展的前史进程中发挥积极效果?用户作为网络年代“技能赋权”的一部分,在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能革新的未来社会,能不能在技能协同下,在新的方位上发挥中心效果?

网络文艺用户跨过时空、身份的边界,整合相同的爱好和诉求,以网络的联合构成簇新的文艺集体

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我国互联网开展情况计算陈述》显现,到二零二零年十二月,我国网民规划9.89亿,其间短视频、视频用户别离到达88.3%和93.7%,短视频用户规划和运用率添加最快。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用户超出网民总数一半,网络文学用户继续坚持添加。在我国互联网遍及率70.4%、手机网民9.86亿的规划根底上,网络文艺用户的数量全体稳健上涨。

日子中,在通勤时“小屏”看网文,饭点儿一同追剧,随时拿出手机刷视频、打游戏、听音乐,成为人们日常日子内容。网络文艺对用户几乎没有门槛,加之杰出的文娱性,招引网民汹涌参加。网络文艺用户跨过时空、身份的边界,整合相同的爱好和诉求,以网络的联合构成簇新的文艺集体,其数量之大、规模之广,正在改写文艺受众开展的前史。

在互联网用户思想影响下,文艺与受众的联系,被重置为产品与顾客的联系,“用户”之说也因而而来。网络文艺用户以主体性、特性化、差异性特征,构成与传统受众的差异。追什么剧、看哪期综艺、什么时候刷视频、用哪个客户端听歌……完全是用户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用户还能为喜欢的创作者“打call”,或“吐槽”质量不高的文艺著作,还可以在网络途径将这些定见与别人共享,继续互动沟通。近来的算法引荐,以用户服务为方针、以“用户画像”数据为首要根底,进行人工智能传达实践。

其实,早在互联网开展初期,用户就可以凭借BBS论坛、博客等途径,留言、跟帖催更故事,共享和交换定见和观点。在今日,用户参加网络文艺谈论、文艺内容出产的操作更多样了,以发送弹幕、“一键三连”(即点赞、保藏、投币)、直播对话、粉丝应援、集资众筹等方法,沟通审美体会、文明考虑,表达对文艺著作的好恶,用户也成为网络文艺传达的前言。用户还可以上传视频、pick偶像出道,参加内容出产的队伍。网络文艺史无前例地激活了用户的主体性,好像已是一致。

在“上瘾模型”驱动下的用户,要长于与技能坚持必定的间隔,具有清醒而镇定的考虑

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维护法》即将实施,其间专门增设“网络维护”,以具体规定避免青少年网络沉溺。事实上,过度运用互联网尤其是手机依靠,不只是青少年集体。数据显现,二零二零年我国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约28小时,深度网络运用者的上网时长均匀每天7小时以上。

沉溺网络、过度文娱,明显不该该是用户翻开网络文艺的正确方法。过度运用与网络文艺的内容、前言特征和智能传达形式不无联系。传统小说、音乐、绘画著作是相对关闭而孤立的艺术文本,互联网以超链接激活了网络艺术著作的“活性”,用户很简单在恣意延展的内容网络中恋恋不舍。

网络文艺著作还具有打破前言形状、内容款式单一性的特色。短视频对用户的黏合,与其形式和途径运作机制有很大联系。短视频选用“音乐+视频+交际”的形式,掩盖才艺扮演、常识学习、技能探究、日子技巧等多种内容,再加上滤镜审美、碎片形状、诙谐网感等,在充沛满意用户需求的一起,也把用户运用时刻这一块儿“拿捏得死死的”。到二零二零年十二月,我国短视频用户已增至8.73亿,短视频途径正在企图将用户的多种文明需求“一扫而光”。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