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021-02-24 09:23:18 作者: 92岁仍心系

2021年2月22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使命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在公民大会堂承受会晤。图为会晤前,92岁的孙家栋院士进入会场。(图片来历:新华角度)

图为2015年,孙家栋院士承受记者专访,介绍探月工程相关状况。李放 摄

2月22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使命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在公民大会堂承受会晤。当一位满头白发的白叟坐着轮椅进场时,全场响起了火热的掌声。

他是92岁的孙家栋院士,“两弹一星”功臣、探月工程首任总规划师。这久久不息的掌声,是人们发自心底的敬意。

作为我国卫星作业和深空勘探作业的开拓者,孙家栋被称为我国航天的“大总师”:他是我国榜首枚导弹整体、榜首颗人造地球卫星、榜首颗科学实验卫星、榜首颗回来式遥感卫星的技能负责人、总规划师,也是我国榜首颗通信卫星、停止轨迹气候卫星、资源勘探卫星、“斗极一号”工程、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总规划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候”到“斗极导航”,背面都有孙家栋的身影。“国家需求你干什么作业,就去干”

2月十日晚,腊月二十九,在北京航天飞翔操控中心,“初次火星勘探使命‘天问一号’盘绕火星成功”的音讯从这儿传出。简直榜首时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勘探器体系总指挥、总规划师参谋叶培建院士收到一条短信:恭喜近火制动成功!

短信发送人,是孙家栋。

“无论是嫦娥五号完结取样、成功回来,仍是‘天问一号’近火制动,每次使命完结今后,孙老总都必定会给我发个信息。”叶培建告知记者,之前有重要使命,孙老总都会亲身到发射场,“这些年,他年岁大了,走不了太远的路,就给我发信息,我替他传达恭喜。”

耄耋之年,航天仍是孙家栋最关怀的事。就像3年前他在“风云二号”系列最终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发射现场说的那样,“搞了一辈子航天,它像我的‘喜好’相同,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1951年,孙家栋应召入伍,取得去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的时机。1957年,毛泽东拜访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了我国留学生,其时孙家栋在现场聆听了说话。

“主席说:‘国际是你们的,也是咱们的,可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生气勃勃,正在兴隆时期,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期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那一刻,28岁的孙家栋热血沸腾,他下定决心:“国家需求你干什么作业,就去干”。

这样想,也这样做。1967年,钱学森亲身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能总负责人,由此敞开了孙家栋为之奉献终身的航天作业。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五个可以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那一年,孙家栋41岁。

“音讯发布今后,咱们坐车往天安门广场跑,但底子进不去,摩肩接踵,都在庆祝。”孙家栋回想道,“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最大的感触是“意气昂扬”。

意气昂扬的背面,是不可思议的艰苦。那时,我国航天没有材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简直一张白纸。要在“一穷二白”中自食其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现在看简略,但那个时代榜初次搞,就连一个满意质量的简略的21芯插头都找不到。工业水平、科技水平都有间隔。”孙家栋这样描述。自给自足、艰苦奋斗,我国科技作业者发明了里程碑式的奇观和豪举。

“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站得高、看得远、能提早策划”

“东方红一号”发射后,我国航天作业持续向更高的方针前进。

在航天专家黄江川心中,自己从结业刚入行,到成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规划师、“嫦娥二号”卫星总规划师,孙家栋始终是他的偶像,是领导,更是教师。

1986年,黄江川硕士结业,一进入我国空间技能研究院(五院),就参加了我国榜首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研发证明作业,其时的工程总师正是孙家栋。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发动,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工程总规划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