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为你讲述包头黄河国家湿地最美的候鸟故事

2021-02-25 23:13:26 作者: 刘利:为你讲

2月24日,《中国日报》相关报导。

二零一八年春天,为了研讨天鹅的食性,刘利来到黄河湿地搜集鸟粪,当刘利搜集到样本回来时,他彻底没有意识到,河滩正在下陷,泥水现已挨近他的腰部。紧迫时间,刘利马上把样本、相机放到一边,躺倒身子用力地爬了上来,再次回忆起那个场景,刘利依然心有余悸。

“鸟粪采回来,要烘干后再做研讨,咱们要看天鹅吃了哪些植物,是玉米仍是湿地的其他植物。不同的植物供给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咱们发现一些湿地原生植物的种子能够快速供给能量,助力它们再次搬迁。”刘利说。

从2012年至今,一年四季,除了日常作业,刘利简直每周都要去黄河湿地监测,观测鸟的品种、数量、日子习性、繁衍状况,经过这些数据搜集来剖析留鸟来包头黄河湿地迁徙的原因,以及环境改变对它们的影响。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12222公顷,是沿黄高纬度寒旱区域大型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25种,其间鸟类16目44科201种,湿地公园处于中亚、东亚—澳大利亚西亚两条全球留鸟迁徙道路的交汇区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留鸟迁徙中转站。

“2008年,我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硕士结业后去日本留学,我的导师是一位国际闻名的研讨乌鸦的学者。在日本的学习,让我收成许多,也敞开了我和鸟类的缘分。”刘利说。

刘利(右)和团队成员在黄河湿地划皮划艇采样。

2012年,刘利取得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包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业,“我刚回来的时分有些苍茫,内蒙古并没有那么多乌鸦,校园的试验条件也很有限,我该做些什么研讨。”刘利说,“2012年年末,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包头南海湿地救助鸟,我也去了湿地,没想到包头这样一个重工业城市,居然有天鹅,我想我能够做点事情了。”

2015年春天,刘利带领的科研团队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赞助,开端了黄河湿地稀土元素和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对水禽影响的研讨,“鸟类是环境的指示剂,咱们的研讨内容将为环境管理及物种维护研讨供给第一手的科学资料。咱们做天鹅食性研讨,意图便是要搞清楚黄河湿地的哪些植物能给天鹅供给能量,别的,这些植物对污染物的富集才干不同,能否把污染物转化,乃至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才干又是怎样的。”刘利说。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百鸟齐飞。

在刘利看来,只要长时间地调查、监测和研讨后,才干发现留鸟的活动改变规则,以此发现湿地环境的改变。他和团队成员用望远镜一只一只确认鸟的数量,把一件件看上去简略的事坚持做了八年,“冬季的黄河滨特别冷,有一次,我开车去湿地边找他,看见他蹲在芦苇丛里悄悄地调查天鹅,一看便是一天,冰冷、孤寂,真让人感动,”搭档张乐告诉我。“从刘利教师身上,我看到了他持之以恒、永不抛弃的品质。”学生张继云说。

8年多的坚持,刘利和留鸟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每次去调查鸟,我都会有新的发现。你或许幻想不到,鸟儿也会欢欣、气愤,还会吃醋、哀痛;它们会由于动作不一致而各奔前程,也会由于伴侣的离世而忧伤。”刘利说。

天鹅在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休息。

“这些年,咱们积累了20多万张留鸟的相片,十分名贵。我孩子的床头就挂着天鹅的相片。在我眼里,这些鸟一点不比大熊猫差,咱们包头黄河湿地里至少有6种与大熊猫平等等级的国家I级维护鸟类。我常常和学生说,如果说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湿地便是水鸟的家园,咱们要维护好它们的家,才干让咱们的日子愈加夸姣。”刘利说。

“我期望孩子们多来黄河湿地看看,看到不计其数只天鹅就在咱们眼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家园很美,有许多宝贵的留鸟在使用咱们的湿地迁徙。我还有一个希望,将来能拍照一部留鸟的纪录片,哪怕只记载一种鸟,把它们的故事讲好。我们感受到它们的美,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维护鸟类、保护环境。”刘利说。(中国日报内蒙古记者站 袁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