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元宵节:集市上的老味道,难觅这一口儿“滚元宵”

2021-02-26 17:22:03 作者: 烟台元宵节:

胶东在线2月26日讯(记者 王向荣 见习记者 于虹萱)元宵佳节,吃一口暖洋洋、甜蜜蜜的白胖圆团,是人们多少年来不变的传统。“北元宵,南汤圆”,但是汤圆因为耐冷冻、更易贮存,在现在的北方市场上也独受宠爱,一口老滋味元宵益发难以寻找。25日一大早,记者在坐落烟台市莱山区的初家大集上,见到了正在现做现卖元宵的张平都师傅一家三口。

张平都师傅正在做元宵

在集市东头不大的货摊上,一兜一兜装好的元宵摆满了两张大桌,有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红枣、什锦各种口味,不同的口味用不同的袋子差异,依据顾客的需求,现称现卖。桌子后边,张师傅正摇着大桶,给桶里的馅料均匀地裹上糯米粉。“每天一来咱们先做黑芝麻和白芝麻的,这是最传统的两种口味,咱们都爱吃,买这两种口味的顾客也特别多。”切好的馅料过一遍水,放进装有适量糯米粉的桶里,转上好几十下,再过一遍水,再放进桶里裹上糯米粉……从一个方方正正的馅料,到一个白白胖胖的圆团,中心要过五六次水,手摇的滚桶也要转上百下,中心再把裹粉不均匀、个头太小的元宵挑拣出来,通过这些过程做出来的元宵,一次能有十斤左右。

周爱霞和儿子一同卖元宵

张师傅的妻子周爱霞和儿子一同安排着顾客。新顾客中有的是被张师傅滚动圆桶的气势和局面吸引来,有的是听了周爱霞对元宵的介绍买来尝鲜,还有一些老顾客则是每年都守时定点守着,元宵节前来到初家大集,等待吃上一口张师傅现做的元宵。24日恰逢初家大集,一大早,张师傅的货摊刚摆好没多久,赵阿姨就熟门熟路地赶来,买了一斤黑芝麻、一斤白芝麻的元宵,“就爱吃这一口子,每年我都来买,上一年因为疫情没吃上。”

张平都师傅刚做好的元宵

来购买元宵的顾客,问得最多的,除了“多少钱一斤”、“都有什么馅儿”,便是“这是汤圆吗”。据张平都解说,汤圆和元宵的差异,首先是制造工序不同,汤圆的做法类似于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擀成皮,然后把馅做好包进去,元宵则是以馅为根底制造的,先把馅做好,裁成小块,然后放在盛有糯米粉的簸箕里摇,其间还要不断沾水使馅裹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到巨细适中,形状滚圆。其次,汤圆的皮和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而元宵糯米粉层很薄、外表是干的,这也导致了汤圆比元宵更简单冷冻贮存而不决裂,而元宵更便于直接下锅炸着吃。

因为元宵外表的糯米粉变干后简单掉落,现做现卖是元宵的特色。早上五点多天还没亮,张师傅就起床,将提早预备好的馅料、糯米粉清点装车,七点左右来到集市,摆好摊子,开端了一天的生意。“赶集一般都是上午人比较多,到了正午或许下午一两点钟,咱们就收摊回去了,看看馅料还够不行,下午和晚上预备第二天的资料。”周爱霞告知记者:“咱们在这儿卖元宵能有七八年了,正月卖元宵,素日里卖卖粽子、粘糕,一般便是在初家和黄务的大集上轮番卖。”25日从早上出摊,到正午收摊,周爱霞大约算了算,“一天卖了400多斤元宵”。

繁琐的过程制造出好吃的元宵,生意红红火火,手工的传承成了难题。元宵摊的顾客大多数年龄在40岁以上,偶然一两个来买元宵的年青人,在记者的询问下说:“我是今日路过正好看到,第一次见,所以买来尝一尝。”

知道元宵的年青人少,乐意做元宵的年青人更少。张师傅对此难免悲叹却又百般无奈,“这个活儿年青人不乐意干,现在做元宵的越来越少,说不准今后哪天也或许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