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扶贫扎根基层,真情帮扶全力解忧
中原银行驻村干部扎根沃土服务群众,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为脱贫攻坚注入了人才动力,也为基层党建、村务治理、乡村建设带来了新思路和新理念。
带班子定思路。面对参差不齐的村级领导班子人员结构,第一书记主动担当作为,优化班子结构,强化制度建设,在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形成脱贫攻坚和村务治理“路线图”“时间表”,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强服务抓保障。作为金融行业出身的扶贫干部,中原银行驻村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运用金融扶贫模式,走访入户开展金融知识宣传,进行全面精准摸底,为建档立卡村民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努力打造金融扶贫“信用村”。
引资金兴产业。助力扶贫,资金先行。中原银行总分行为定点扶贫村制定专项扶贫资金支持计划,第一书记多方筹措资金,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造注入财务支持,同时积极发掘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产品深加工、民宿旅游等项目机会,分级分批推进项目落地,稳步实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收入提升,增强“造血”功能。
如今,全行113位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或工作队员坚守初心,厚植沃土,奔波在全省的田间地头,凭借金融人的责任担当和吃苦耐劳精神,为扶贫事业做贡献。
聚焦产业精准滴灌,构建可持续扶贫模式
资金如水,金融扶贫不仅要“注入活水”,更要“筑渠引流”,在保证“水流”充沛的同时,引水入渠,精准滴灌,将产业“秧苗”养大、养壮,所以扶贫要扶基础,脱贫要靠产业。为有效激活农村“造血”功能,中原银行将产业扶贫作为金融扶贫的主攻方向,安排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及时推出“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提效。
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一是创新发展“兰考普惠授信”模式。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普惠授信模式后,2018年,中原银行对金融扶贫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政府+银行+保险+企业”的“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综合授信难问题。二是做实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在卢氏县的省定扶贫村,中原银行广泛开展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向农业合作社注入“金融活水”,有力促进乡村种植业发展。同时,开展学龄儿童教育帮扶、贫困户医疗救助、村民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全面推动精准扶贫。三是积极参与“商城模式”。在“银行+保险”金融扶贫“商城模式”推进中,中原银行总结出一套“1237”工作法:围绕一个核心(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两大金融系统(银行、保险)通力合作,通过三大途径(“金融+非金融”“线上+线下”“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形成了“七个一”长效工作机制(聚焦一个产业、带富一批农民、创设一类产品、建设一批场所、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一种机制、打造一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泛开展消费扶贫。为加大对定点扶贫村的产业支持力度,中原银行通过集中采购、线上渠道助销、网点展销等多样化形式,持续开展对全行定点扶贫村自产产品的销售帮扶,以消费扶贫助推产业扶贫的良性循环。2020年以来,全行消费扶贫总额达到373万元。
强化扶贫贷款管理。中原银行坚持做好精准扶贫贷款“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进一步提高贷款质量。针对扶贫小额信贷,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定期监测分析与形势预判,妥善应对各项风险。严查“户贷企用”等现象,确保扶贫贷款真正用于贫困户的生产经营。
中原银行通过向定点扶贫村注入金融“源头活水”,实施精准滴灌,有力促进了扶贫产业的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686.9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58.48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497.8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9.18亿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和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8.91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和带动贫困人口产业贷款余额30.27亿元。
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数字化提速
在解决好怎么帮扶的问题后,中原银行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惠农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