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赘婿故事│两个娃都随母姓,入赘20多年从拘谨到融合

2021-03-11 14:39:09 作者: 萧山赘婿故事

现在,大女儿22岁,小儿子14岁,上了初中。于建偶尔和张敏开玩笑,“早知道这样,我当初上户口时,把女儿改成自己的姓好了……”张敏笑笑,她明白,按照萧山入赘的规矩,如果有两个孩子,要一个跟女方姓一个跟男方姓。但是等到她真的跟于建提改姓,于建又挥挥手,“算了,都是一样的。”

类似“孩子跟谁姓”的问题如同一股暗流,涌动在平静如水的日子之下。在某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它们会突然冒出头来,提醒这对夫妻:你们和寻常的婚姻并不相同。

张敏本想着慢慢跟儿子讲这件事,却没想到孩子的敏锐远超自己的想象。比如,张敏在放学接儿子下幼儿园时,儿子天真地问她:“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有外公外婆,我就没有?”张敏不得不弯下腰耐心地跟他解释,“因为爸爸是入赘,算是我们家的‘儿子’,所以你要两边都叫爷爷奶奶,不用叫外公外婆。”儿子听得似懂非懂。

又比如,每年过年,几乎都是于建一个人回淳安的家,陪父亲几天再回来,孩子鲜少与他同去。

再比如,于建是千岛湖人,吃饭无辣不欢。但是入赘到张敏家后,张敏父母做的菜大多都是萧山本地的清淡口味。在张敏口中,于建在萧山几十年,已经习惯了这种味道。而事实上于建仍旧会间歇性地掌勺,做一些辣菜给自己吃。

长期和长辈生活在一起,总有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张敏知道,爸妈爱叨叨,有时候于建听得烦了,会顶上两句。就像他们会在饭桌上硬要于建吃他并不爱吃的甲鱼,非说这对身体有好处。于建拒绝,气氛微妙之时,张敏会出来说两句来缓解尴尬。张敏自认属于“帮理不帮亲”,左边讲讲道理,右边哄哄人情,这种矛盾也就过去了。

张敏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儿。上门女婿在萧山已经常态化。她只记得身边有一对赘婚的夫妻不幸福,那是她之前的邻居,上门女婿用妻子家的钱去赌博,导致两个人感情破裂离婚。她知道,于建不是这种人,在张家,他几乎没提过什么要求。

不过,就在去年,于建对张敏提了唯一一个请求——希望她能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出来陪他创业。

从滴滴司机到创业合伙人

他说:“我这辈子没做成过什么事情,就这一次,你支持我一下”

萧山赘婿故事│两个娃都随母姓,入赘20多年从拘谨到融合

于建做过最让张敏感动的事情,莫过于在她父亲患癌症的时候,全程贴心地照顾。

5年前,因为在前一个公司做得不顺,张敏让于建辞了职,干起了滴滴司机。但是没干多久,张敏的父亲就被查出患了肝癌。

虽然有母亲陪护,但她不怎么识字,需要一个男人来回跑腿、开药和医生沟通方案。于建彻底放弃了工作,全程照顾张敏的父亲,整整一年,直到张敏的父亲离世。

张敏本以为日子就会这样平淡地过到两个人退休。但就在前年,45岁的于建突然决定和人一起创业。

他拉着张敏的手,对她说:“我这么大年纪,没做成功过什么事情,就想闯荡这一次,你能不能支持我一下。”

张敏抬头,看到了丈夫眼底的坚定,她有些惊讶,丈夫这些年对自己的付出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很快她决定尽全力支持。

于建这里缺一个管钱的,张敏就从原公司离了职,成为了丈夫新公司的财务。

虽然换了工作,但张敏平时上下班的节奏还是没变,但于建却变得忙碌了起来。他做的是养猪生意,需要到各地出差,还在农贸市场有十几家铺子,工作时间不固定。

张敏吐槽于建这是“007”工作制,教育孩子的重担,也自然更多地落在了张敏肩上。

直到现在,44岁的她回忆起和于建20多年的夫妻相处,觉得他最打动自己的一点就是包容的性格。张敏知道自己脾气不好,性格也急,有时说话并不会很注意,好在于建并不偏激,什么事情都能顺着张敏,也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在决定创业之前,几乎是烟酒不沾。现在即便是需要和生意伙伴喝酒,也就一两杯的量。

去年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于建的生意也亏损了很多。张敏没怎么抱怨,她觉得日子始终得有个盼头。熬到了今年,生意果然开始慢慢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