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从无到有 交出3副护目镜模具 华阳电工用实干彰显国企担当

2021-03-11 14:46:21 作者: 21天从无到

多彩贵州网经济服务事业部专题报道组

“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祖国的人。”这是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办公区墙上的一幅字,激励着每一个华阳人。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华阳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模具车间25名工人,以21天的时间,突击完成3副医用护目镜模具的研发和制作,让大家看到了华阳电工实力与担当。

天降大任,没想到!

2020年2月1日,是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节后上班第一天,模具车间主任王斌和副主任沈瑞一大早就来到车间办公,为开工做准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复工复产,模具车间也有部分工人滞留外地,无法赶回来,很多工作无法安排。王斌和沈瑞开始聊起新闻里的相关报道,知道疫情严重,很多地方都缺少抗疫和防疫物资,很多医护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仍坚守一线,二人一边感慨英雄的伟大,一边为自己无法为抗疫做一些贡献而遗憾。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防护,尽量不外出、不聚集,不给防疫添乱,就是最大的贡献了。”王斌这样安慰沈瑞,二人相视一笑,开始对返岗工人进行统计,准备安排工作。

“你们跟我去一趟海跃,商量一下护目镜模具生产的事。”10点多,王斌接到了主管生产的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开利的通知,一头雾水的他和沈瑞立即动身,赶到海跃模具公司。

“接到电话后我们都懵了,从来没想到会接到这样重要的任务。”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斌和沈瑞还是不敢相信,这样的重任,会落到他们肩上。

成竹在胸,没问题!

到了海跃,得知具体任务——协助海跃完成护目镜模具生产,主要负责护目镜上下形腔的机械加工环节。

“虽然我们没有做过类似的生产,但是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去完成。”没有丝毫犹豫,徐开利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王斌和沈瑞的心情却稍显“沉重”起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产品,加上部分岗位工人未返岗,最重要的是生产所需的模具钢、模架都没有”还要在10天内完成这项任务,让这两位日日和模具打交道的“熟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反复琢磨护目镜图纸,一边分析一边研究,凭借着多年的从业经验,二人一致认为,要完成这项任务,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我们觉得我们能干,而且,能干得很好!”此时的王斌和沈瑞已胸有成竹。

当天下午,他们回到厂里已经五点多了,很多工人已经下班回家了。负责设计小组工作的沈瑞立即联系车间的编程员和电极设计员,要求他们当晚必须完成模型建模的数据编制。为节约时间,编程员简单了解图纸后,在家加班,连夜将数据做出来,并传回厂里。

有了数据,王斌和沈瑞对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更加有信心。

国企担当,没话说!

模具数据只是基础,距离完成任务,王斌和沈瑞还面临着技术工人无法返岗、工具和原料紧缺的困难。

“我们是国企员工,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就要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坚决地克服。”这是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娜时常对员工们说的一句话。

王斌和沈瑞始终牢记这句话,有困难,只能想办法解决。模具原材料短缺,物流又处于停滞状态,沈瑞就带着同事在贵阳周边的兄弟单位寻找、借用。

沈瑞至今仍记忆犹新:几经辗转,他们在一家合作企业找到了部分原材料,立即返回厂里,和同事一起清理、修复,让模具勉强运转了起来。

没有刀具、零部件不够,沈瑞又带着工人从别人不用的废旧机器上寻找所需的零部件,经过东拼西凑,终于勉强凑齐了生产模具需要的工具和零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