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透露:紧日子要来,专家:提前做准备,手握“2样”东西不慌

2021-03-11 23:57:29 作者: 央媒透露:紧

倘若问你在过去一二十年里,哪个行业最红火?估计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房子。在此期间,被业内称为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万科创始人对这个黄金时代的解释是:弯下腰就是金灿灿。在其中,有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房产投资人实现了财富自由,还有因拆迁而“一夜暴富”。一句话,房地产造就了一个个土豪神话。

央媒透露:紧日子要来,专家:提前做准备,手握“2样”东西不慌

然而,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不少人忽视了房子的居住属性,把房子作为一种保值增值载体,甚至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这一点,可以从家庭的财富占比中得到答案: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们的房产占家庭财富的7成以上,换言之,就是大部分的财富都在房子上,而在其他方面,如金融资产占比则非常的少。

这显然不太正常,所以,国家在近几年的楼市调控中,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让房子回归到房子本来的居住属性,弱化其金融属性。从管控结果来看,虽然部分城市还有热点,但大部分城市已经趋于平稳,就连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也已横盘多年,周边地区更是到现在还未恢复元气。当然,也有人喊着:机会是跌出来的,别人恐慌我贪婪,这或许是“上车”的好时机呢?答案显然没那么简单。

央媒透露:紧日子要来,专家:提前做准备,手握“2样”东西不慌

因为从国家对楼市的定调看,总结起来就4个字:健康平稳。事实上,房地产在失去了高速增长后,一些先知先觉的行业大佬已早有意识到,比如李嘉诚,近年一直未有在内地买过一块地,更多的时候就是变现地产项目,连卖了6年,前不久媒体还说计划把北、上的项目给转掉。

还有SOHO中国的潘石屹夫妇以及万达的王健林,前者在国内保留的项目已然不多,而王健林早在2018年初就表示,在未来1-2年内消除房地产业务,不再开发房地产,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和操作,其转卖的项目虽然有房企接盘,但到今天,谁敢保证说不是烫手山芋呢?

央媒透露:紧日子要来,专家:提前做准备,手握“2样”东西不慌

除了行业大佬们的行动,那就是“国家队”了,这几年,“退房令”言犹在耳,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从78家逐步减少到今天没几家了,在今年楼市恢复正常之际,国家电网和中航集团两家央企也正式宣布退出房地产。所以,有人说,大佬们说什么不重要,怎么做才是最应该关注的,顺势而为,提前做好准备才是明智的。

当然,一边是“过气”地产大佬们急流勇退,另一边则是一些现任的龙头开发商也在分流“单一地产”业务的风险,比如恒大造车、碧桂园投资机器人、万科养猪等等,均在进行多元化布局,并且出手都非常之阔绰,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无不在为“后地产时代”寻求新的出路。

房地产行业“转向”,但国家对房地产的管控并没有丝毫放松,甚至把一些开发商“哭穷求政策”的希望彻底浇灭。黄奇帆在去年就表示,我们房企平均负债在80%以上,而中国香港却只有40%,今后十几年将得到彻底改变,房企的负债率也一定会降到50%以下。事实上,今年相关部门的“3条红线”正式开启了房企降负债,就如万科郁亮所言,依靠做财务报表是行不通的,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未来几年,房企要想生存下去,打折促销或是常态。

央媒透露:紧日子要来,专家:提前做准备,手握“2样”东西不慌

由此看出,在政策作用下,房价虽然不至于大跌,但房地产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高歌猛进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将贯穿未来楼市的整个过程,对于房产投资者而言,依靠买房升值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如果房子失去了投资属性,我们应该投哪些方面呢?

央媒近日刊文题为:《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各地政府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从文中强调的内容看,地方政府要强化绩效管理,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在专家看来,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前一段时间的“餐饮光盘行动”倡导日常节俭,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手握“2样”东西不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