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传统剃头匠:刀尖上的手艺人_黄河新闻网

2021-03-14 15:21:04 作者: 长子传统剃头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冯庆、陈昊)“剃圪脑来!剃圪脑来!”俗话说,长子传统三件宝,磨粉喂猪剃圪脑;朝廷头上摸三把,走遍天下一把刀。其中,“一把刀”说的就是长子理发。

张文斌,长子县王坡底村人,和村上90%的中年人一样,深受祖辈剃头行业的耳濡目染,少年时期当起学徒,学成后靠着“一把剃头刀”,在外闯荡、扎根,有了第二故乡。

1989年,16岁的张文斌从长子二中毕业,面对未来,充满迷茫。“和你爷爷、姐姐、堂兄弟一样,学一门剃头手艺吧,学会这门技术,走到哪儿都能谋生”。父亲的一席话,点醒了迷茫中的他。是啊,以前就听父辈们提起,爷爷就是当地一名有名的剃头匠,20世纪30年代,还正值少年时期的爷爷已经挑起了担子,走街串巷的吆喝,“剃圪脑来!剃圪脑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襁褓婴儿,只要有需要,就放下担子,支起板凳,当街“圪刮圪刮”。一来二去,“老张”剃头成了招牌。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村民只能在村头眺望,尤其到了腊月天、二月二这些日子,一听到清脆的吆喝,就知道王坡底的“老张”来了。

“在我们村,我的同龄人里,绝大多数都从事理发行业,或者跟了父辈祖辈学习,或者跟着同乡外出当学徒,或者跟着家里的兄弟姐妹练手,总之,一人带一人,一家带一家,不知不觉,王坡底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剃头村’”。张文斌虽然没有见过爷爷,但从小长在“剃头村”,成为一名剃头匠似乎已经成常理。32年前,他跟随姐姐,来到故县村,当起了理发学徒。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剃头匠,他苦练基本功,练手腕、磨刀、刮胡、洗头,慢慢的,从学徒成了师傅,昔日打工仔也成了今日老板。

结婚后,他和妻子王红霞开起了夫妻店。“文斌理发”的招牌越来越火,不少石圪节矿区、长钢厂区、王庄矿区的人们,都在这理发。“我的顾客大部分都是男性,剃头的居多,很多老顾客年轻的时候来我这理发,现在老了,带着孙子来找我剃头。时间一长,我们都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了”。说起32年的坚持,张文斌一脸欣慰。

“每逢过年,在外开店理发的人们携家带口,回到家乡,村上迎来了一年最热闹的时候。晋城的、太原的、长治的、郑州的,甚至还有在武汉、广州的剃头匠带着一年的辛苦和思念,回归家乡,走亲访友,招纳学徒。就这样,王坡底理发以“传帮带”的形式,生生不息。”王坡底村村支书王颜灵说。

其实,在长子县,南李村、南刘村、鲍庄、草坊、韩坊、小堡头、大刘、交里等村,都和王坡底类似,村民主要以理发谋生。一代代剃头匠少年时期辗转于省内外,流徙于全国各地,逐步形成一支遍布全国各地的同乡理发大军。长子理发也从外出谋生、养家糊口,转变为继承传统、创业致富,长子理发匠靠着刀功硬、技艺精的本领,一代接一代,一茬接一茬,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