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20年前送了套房子给哥哥,如今反目了

2021-03-15 16:44:59 作者: 男子20年前

20 年前,两兄弟互帮互助,感情很好;20 年后,因为一套房子两人反目,甚至连面都不愿意见。这样的兄弟阋墙能调解圆满吗?

近日,海曙区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耐心沟通几十次,终于让两兄弟握手言和。

追因溯果

源于二十年多前的口头承诺

"哥哥占了我的房子不肯搬出去,我要上法院告他。"海曙区石街道调委会调解员罗一琦第一次见到郑二(化名),是对方前来咨询如何就宅基地纠纷上法院起诉。

原来,20 多年前,郑二的老房子倒塌。当时郑二要去外地做生意,房子不打算修理。哥哥郑大(化名)便提出由他出钱修房子用于居住,郑二一口答应,并豪爽地表示房子给郑大。郑大住进郑二家中,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现在,郑二生意失败,债台高筑,急需钱还债,他想起这套老家的小房子。当时 90 平方米的房子经过郑大的翻修加盖后,如今已是 260 平方米左右的双层自建小别墅,郑二谈好了买家,打算以 100 万的价格出售。不料郑大不同意搬出去,也不同意弟弟卖房。弟弟几次寻求村里调解都未能成功,就动了起诉的心思。

郑二经多方咨询得知,虽然现在把房子收回来是有些不厚道,但是土地证是他的名字,当时也只是口头承诺没有任何证据,房子还是属于他的,他依法享有处置权。

男子20年前送了套房子给哥哥,如今反目了

图片来源 千库网 图文无涉

罗一琦和郑二讲起诉可能造成的后果:在农村,兄弟打官司终究是会被诟病的事,农村的老人、邻居、亲戚都会觉得亲兄弟闹到对簿公堂实在是不顾颜面,打了官司先不论结局如何,兄弟是没得做了。郑二经过长久的沉思后,也愿意再调解试一试。

仅仅是一套房子就使两兄弟走到这一步吗?罗一琦和村级调解员了解了情况。同时,两级调解员组成了石街道"三好"品牌调解室联调小组。

郑大表示,在此次矛盾发生前,兄弟两人感情非常好。二十多年来,郑大多次借钱帮助郑二度过难关,陆陆续续加起来有四十多万元,至今还欠 32 万元。而 2019 年郑大患病住院的半年时间内郑二不曾去看望过一次,让郑大感到非常寒心。"如果他执意要卖,我就把加盖的部分全部拆去,不可能让他按照 100 万的价格出售。"

讲法谈情

促成亲兄弟"糊涂算账"

在调解僵持不下的时候,郑二独自找到联调小组恳谈,希望联调小组再次从中调和兄弟两人的关系。多次接触下,郑大也坦承,多年来他对郑二尽到了一个做哥哥的责任和义务,他是生气郑二在他生病期间不来探望,让他对兄弟关系感到寒心。

关键的症结找到了,联调小组对症下药,讲法谈情双管齐下,兄弟二人也第一次愿意坐下来面对面交谈。这套房子,按照土地证的面积估价是 30 万左右,虽然现在有人愿意出 100 万买,但是需要付出亲情为代价,如果郑大激愤之下把加建的面积拆除,最后双方都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

联调小组摆事实讲道理:兄弟二人就房子的归属权达成一致,虽然多年前曾有过口头协议,但时间久远又没有证据,如今郑二经济陷入困境反悔也是可以理解,土地证是郑二的名字,房子的最后所有权还是郑二。"我们劝说哥哥理解弟弟目前的经济困难,也希望弟弟不要让哥哥一把年纪还出去租房居住。"

历经两个多月,兄弟二人终于在联调小组的几十次的耐心沟通下达成一致。弟弟将房子折价卖给哥哥,其中一部分钱用于抵扣欠款。最后,兄弟二人握手言和。

来源: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