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储蓄性养老金来了 你愿意参加吗?

2021-03-18 09:58:02 作者: 个人储蓄性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引热议——

个人储蓄性养老金来了,你愿意参加吗?个人储蓄性养老金来了 你愿意参加吗?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的体系,无疑这有利于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当前,由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覆盖面相对较小,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迫在眉睫。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充实养老的“钱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并提出将规范其发展。这一计划引发热议。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什么,适合什么群体参加,参加后能给养老增加多少“筹码”?我们听听专业人士来算算这笔养老账。

第三支柱在养老保险体系中是短板

什么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即人们常说的养老金,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是现收现付,政府主导,保基本;第二支柱是企业(职业)年金,用人单位主导,提待遇,也能帮助用人单位吸引人才;第三支柱以个人主导,工作时有一部分钱税前缴纳,退休取的时候再征税。这三个支柱共同支持养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向记者解释。

从各国经验来看,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被认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三个层次中,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已覆盖近十亿人。作为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广,但“一枝独大”,加上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资比例平均不超过45%的现状,令不少专业人士担忧,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压力将日益增加。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覆盖面相对较小。这个时候就得考虑从第三支柱作为切入点,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

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迫在眉睫。“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确实,第三层次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目前还是个短板。”游钧直言不讳。

同时,越来越多人选择灵活就业。这部分群体没有明确的雇主,在如何保障这部分群体的养老权益方面,个人主导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被寄予厚望。

市场反映试点政策“想说爱你不容易”

事实上,2018年5月起,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已经开始在上海、福建和苏州试点。

试点明确,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购买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投保人,可以在税前列支保费,等到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每月最高可税前抵扣1000元。

针对不少职工关心的买了税延养老保险,退休时能领多少钱,银保监会曾算过一笔账:假设参保人从30岁开始参加,每月拿出1000元投保,产品保证收益率是3.5%,等60岁退休时,缴纳保费36万元,账户价值61.8万元。通过精算,一个月可以领到2746元。

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亿元,参保人数4.76万人。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平稳,但总体规模不大,市场普遍反映政策吸引力不足。

试点吸引力不足,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遇上个税改革,受益群体进一步收窄。

参与税延养老保险政策研究制定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曾透露,制定税延养老保险政策时,很大程度上是参考原来的个税计算方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