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向社会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方位对遗嘱大数据进行解读。
记者从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了解到,白皮书重点对中华遗嘱库各项数据进行不同维度分析,详细阐述每项数据的价值和意义,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社会对遗嘱的接受程度的变化、《民法典》实施对遗嘱服务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白皮书还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江苏以及广西等地数据的详实分析全面呈现全国遗嘱大数据以及各地特点。
据了解,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3月21日共同发起主办、由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承办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是中国遗嘱专业服务开创者,使命是推动遗嘱进入每个中国家庭。秉承“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的宗旨,中华遗嘱库将向全社会传播幸福留言理念,帮助更多人管理好家庭事务,和谐传承财富、传递幸福、传递关爱。
据悉,启动八年来,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11个登记中心,60个服务中心。
截至2020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25.6万人次,登记保管了19万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共计954份。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华遗嘱库暂停线下服务两个月,但全年遗嘱咨询办理的数量不但未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从数据上看,2020年咨询办理遗嘱人数比2019年增长了12.15%。咨询办理遗嘱人群集中在华北、华南地区,分别占比为30.02%,20.98%;华西地区咨询人群为中国地区最少,仅占7.24%。华中地区在3-5月期间咨询人群占比有明显增长,5月占比19.66%为该地区全年最高峰。
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份数分析
立遗嘱人咨询增长12.15%
“微信遗嘱”受欢迎
一年近7万人留言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在2020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由于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市民无法出门办理遗嘱,因此许多人选择了通过在网上写下“微信遗嘱”,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严重时,即2月至3月份期间,全国人民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而最高峰时,中华遗嘱库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微信遗嘱”保管月份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群体,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该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从数据来看,微信遗嘱颇受年轻人青睐,说明了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愿意接受。
“微信遗嘱”人群年龄分布
经分析发现,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所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向现任、前任、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等等,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纯真感情的向往。
据统计,有32.72%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向爱人、配偶表白”;有31.41%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有19.66%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写下了“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有11.38%的市民写下了“对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剩下4.83%的市民则写下了“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
另外,有69.2%的市民,会在微信遗嘱附上自己和爱人、家人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