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推崇君子人格,孟子希望做大人!孟子的大人的标准是什么?

2020-10-01 22:30:25 作者: 孔子推崇君子

大人的标准

孟子最推崇“大人”,他眼里的“大人”,不是位高权重的人,对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们,孟子反倒一百个看不上眼,从来都是翻白眼没好话的。大人也不是年龄大的人,虽然孟子提倡人要有仁爱之心而尊老爱幼。孟子曾经说过,有五种人他是不教的,其中有一种就是仗着年龄大倚老卖老的人。大人更不是身材高大的人,当年曹交想拜孟子为师,他认为自己和圣人差不多高,都属于身材魁梧的壮汉,为什么人家是圣人,自己却只会吃饭而已。孟子听了肺都气炸了,直接把曹交赶走。看来,孟子推崇的大人,绝非位高权重也非年龄大更非身材高大的人,孟子眼中的“大人”有更深的含义。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孟子说:“那些当政的小人不值得去谴责,所谋政事也不值得非议。只有大仁大德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行为不一定贯彻始终,与义同在,依义而行。”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说:“有侍奉君主的人,以讨君主欢心为乐;有安定国家的臣,以安定国家为乐;有顺应天理的人,当他的主张能行于天下时,他才去实行;有人格魅力达到伟大境界的人,端正自己,天下万物便随之端正。”

看来,孟子眼中的大人能纠正君主错误的想法;他的心像个孩子一样纯洁无瑕;他智慧通达,说话做事遵循道义;他端正了自己,就能影响世界。这是一个德行高尚、志趣高洁、追求高远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做“大人”?或者说,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大人”,同时也有“小人”呢?

弟子公都子也有这样的疑惑。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公都子问:“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大人,有的成为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注重身体重要部分的成为君子,注重身体次要部分的成为小人”。

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为何有的人注重身体重要部分,有的人注重身体次要部分呢?”

孟子回答:“耳目不会思考,常常被外物蒙蔽,一与外物接触就容易被引入迷途。心有理性思考功能,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首先把心端正起来,那么其它次要器官就不会被引入迷途了。这就是大人与小人的区别。”

原来,大人是识大体而立心的人。孟子认为,口鼻耳目这类器官是“小体”,只能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它不会思考,一旦外界有风吹草动的诱惑,就会跟着跑偏;而心是“大体”,会思考有价值判断,不会被外物所影响和诱惑。所以注重养心的是大人,而注重吃喝玩乐满足口鼻耳目欲望的是小人。按照性善论的观点,“大体”是“心”,是良心本心,“小体”是声色欲望。“先立乎其大”就是要先“立心”,保存并扩充自己的良心本心,而不是顺从欲望而泛滥成灾。

当然,孟子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要保养眼耳口鼻四肢等小体,否则就成了自残之人了。孟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要有轻重缓急,人生最为重要的是立心养心,而不是本末倒置,把自己的四肢练得发达而忽视了良心本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