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坚守基础研究,一以贯之创新——伍荣生院士:让大气科学“风起云涌”

2021-03-23 21:15:25 作者: 星光|坚守基

“我从小就很固执,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始终充满了执念,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死磕。”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推演,伍荣生与合作者终于完美地利用四力平衡模型揭示了惯性力对边界层大气运动的影响,为理解边界层动力学特征提供了新的动力学框架。后来他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形、摩擦和锋生等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系列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国内外学者广泛承认和引用。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伍荣生意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非常有必要集中力量针对我国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为此他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创建了“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国家专业实验室”(现为“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研究的机构之一。实验室在伍荣生的领导下,在中尺度领域锐意创新,在锋面动力学、边界层动力学、台风、强对流系统动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极大提升了我国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研究的水平。

“捕风”途中,咬定青山不放松

对伍荣生来说,摸清普通人眼中难以捉摸的气象规律,就如同一场捕风的旅程,不免经历千辛万苦,却充满对未知的好奇、探索与挑战。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大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密切注视国际研究动向和趋势,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领域,不断开拓气象学的深化研究。

“在科研过程中,有的问题以前很多人没有解决,通过他的努力解决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就特别高兴。”在学生们眼中,伍老师对科学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很纯粹、很淡泊,而一旦对某项研究感兴趣,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想办法去克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伍荣生办公室里的一幅字,也是他最喜欢的一首诗。他时时以此诗句勉励自己钻研难题永不懈怠,也会教导学生做学问不能浮躁,一定要静下心来,要从头干到尾。而“坐下来,钻进去”这六个字对他来说,也一点都不难。“父亲有的时候做起事来,就会专注得忘了其他所有的事情。”他的儿子伍瑞新回忆,有一年除夕,母亲去看望外婆了,家里只有父子俩一起过年。“那天他就在一直看书,到下午五点半的时候让我一起去吃饭,吃完饭又看书去了。”

伍荣生就像一块有魔力的磁铁,吸引着一群同样喜欢做科研的学生。他的学生很多都成长为有着丰硕成果的学者。对于承担了一些行政工作的学生,他也经常提醒他们“做行政的时候不能‘丢’了科研。”他认为,气象是应用基础学科,必须为国计民生服务,勤勤恳恳地搞学术研究,踏踏实实地干一些具体工作,积累多了,自然就会取得一些成绩;在科研上提出新观点,只要对社会有用就行了,而不能为了得到多少利益才去做。

“一个人的生活追求,应该像大千世界中的天气现象一样,无论如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始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伍荣生云淡风轻地说,“一个人要身心愉悦,对社会有所贡献,应该要做到‘五然’:处人蔼然,自处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无事悠然。”

【个人简介】

伍荣生,1933年出生于浙江,现为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系主任。

伍荣生在大气动力理论方面做出了系统而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特别对边界层动力学与锋生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大气波动动力学中,弄清了大地形对波动移动与不稳定的作用,从理论上解释了气象观测中的某些实际现象。在非线性波动共振的研究中,最早提出共振周期与大气中的中期天气过程有相应关系。在边界层动力学研究中,建立了四力平衡条件下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提出了Ekman动量近似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形、摩擦与锋生等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地转适应与锋生理论,该研究结果已经被实际工作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