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走进社区的尝试失败后,范扬最终选择在北京朝阳区一处办公区开办托幼机构,“我想不能开在家门口,就开在公司门口,也能方便家长接送孩子。”
然而经过3年运营,2020年初,范扬还是选择暂时关停这家机构。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成本难以收回,商业上无法持续:“做3岁以下的托幼机构,大部分只能盈亏平衡,一不小心就亏损了。比如,一位老师可以照护十几个3岁以上的孩子,但最多照顾4个3岁以下的孩子,甚至必须专人一对一照护1岁3个月以下的孩子。托幼机构的人力成本要比幼儿园高出几倍,如果没有房租、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很难持续经营。”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启动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项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3岁以下托育服务供给不足,主要面临机构数量少、行业标准缺失、服务人才缺口大等问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许艳丽认为,托幼机构进社区离不开政策支持,希望相关部门针对发展社区托育机构的堵点难点,通过提供场地、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减免租金、优先保障建设用地等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
多管齐下促发展
争取居民理解、细化政策支持、加强总体规划,切实解决社区托幼机构少的问题
“开办社区托幼机构离不开社区支持和邻里帮助。”余华回忆起自己开办余华教育欧园国际儿童之家过程中的一桩暖心往事:
一次,社区工作人员给余华打电话,说有本社区居民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举报余华开办的托幼机构带孩子们去小区网球场做游戏,声音太吵,影响居民休息。“我们一开始只想着要带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孩子生长发育,却没考虑到可能打扰邻居休息,给他们带来困扰。”余华说。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调解,一方面取得举报群众理解,了解小区网球场附近老年居民的休息时段,一方面与余华沟通,适当调整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
“经过调解,我们重新安排了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场地。现在,每天上午固定的时间,只要天气好,孩子们都可以去户外活动,既可以去小区的网球场里做游戏,也可以乘坐多功能推车去小区隔壁的小公园玩耍。孩子们高兴,邻居们也能接受。”余华说。
说起社区对托幼机构的支持,余华介绍:“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会来园里看看,现场指导防火、安全、卫生等注意事项,还会督促我们安排疫苗接种,平常也经常打个电话过来问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这让我觉得挺安心,有什么事也总和社区商量。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只有扎根社区、邻里相容,社区托幼服务才能越办越好。”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注重发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
“有了政策支持,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比过去容易了。”余华说。2020年,余华在西城区卫健委进行了登记,参加了西城区妇幼保健院托幼机构保健人员培训。“虽然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也受到了冲击,但有关部门开始重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我坚信挺过去,一定会好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并提出发展社区托幼服务。这让余华更有信心了,“我觉得自己扎根社区做托幼服务的方向是对的,相信政策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
许艳丽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考虑将0至3岁婴幼儿托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构建0至3岁婴幼儿照料和支持服务体系,细化发展社区托幼服务的政策。还要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可采取公办民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方式促进办园主体多元化,引导社会力量规范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和社区托幼机构。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4日 19 版)